穿越了時空的法國絎縫工藝
時尚是輪回的。卓越的時尚締造者,都是在歷史的時空之間穿梭自如的人。
在高級時裝界里,“菱格紋”是什么?是香奈兒櫥窗里那個誕生于1955年2月的2.55包。
六十年來,這種具有立體美感的幾何紋理被Chanel反復運用在背包、挎包、手包和錢包上,生長成這個品牌的經典風貌之一。
在今年的高級時裝秋冬發布會上,又見到了菱格紋在Chanel女裝的不同面料和結構中的演繹。
“香奈兒代表的是一種歷久彌新的獨特風格。”可可·香奈兒如是說。
那些創作出歷久彌新作品的服飾藝術設計大師們,都是具備隨時穿越時空隧道,從全人類那博大精深的“傳統工藝資料庫”里拾取歷史文化元素的“超能力”的設計師。
他們妙手生花,堅守了手工的溫度與高情感含量,傳遞了傳統工藝的生命力與古典神韻,卻從來不是歷史的照單翻版。
時裝中的菱格紋,采用的是傳統的衍縫工藝,法語俗稱“boutis”,是法國馬賽著名的傳統刺繡工藝。
經過衍縫的印花棉布曾經是十七至十九世紀馬賽乃至其所處的整個普羅旺斯地區婦女裙裝的主要用料。
如今,雖然厚重的衍縫棉布已經不再出現在當地人們的著裝之中,但在普羅旺斯當地居民的家中,處處可見衍縫棉布做成的床單、被褥、沙發墊和桌旗。
實際上“boutis”這個詞在字典里是找不到的。
不過,從十五世紀以來,法語里倒是有一種類似“墊繡”的說法,這意味著這種刺繡是有厚度和體積的,里面填充了絲綢、棉布、皮草或鴕鳥毛等纖維。“boutis”正是“墊繡”的通俗說法。
這種工藝的學名應該是“馬賽衍縫工藝”。
絎縫工藝在馬賽起源于十三世紀,被廣泛傳播使用則是在1686年以后。
1669年起,馬賽成為法國的一個自由港。一些在法國其他地區被禁令遏制的進口材料,都在這里卸貨,加工后再出口。
馬賽建成了一個海路交叉口重要的停靠港,成為一個擁有特權的布料集散地。
隨著印度印花棉布技術的傳入,馬賽衍縫工藝與印花棉布的生產緊密結合成為獨具特色的馬賽衍縫印花棉布,對法國其他地方的織物手工業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甚至曾經有一段時間,國家曾經明文禁止馬賽的衍縫印花棉布在馬賽以外的其他城市銷售。
馬賽的衍縫工藝是純手工工藝。繡工先在細亞麻布或細棉布(高級密織棉布)上繪出草圖,接著,將草圖的反面與另一塊棉布重疊在一起,順著草圖的花紋以回針法縫合兩塊棉布。
這樣,在針線勾勒出來的花紋之間就留出了可以填充纖維的空間。接著用錐子小心地挑開反面的緯線和經線,反復撥動著將棉芯子填到衍縫線之間形成的夾層里。
而這些順著織紋挑開填芯后留下的錐孔痕過后是可以用手撫平的,或者在第一次水洗之后,也會自動縮緊閉合。
彼時的馬賽,女性普遍使用一種無骨束衣,這種束衣可以迅速便捷地穿脫,穿著更加舒適,并且更適應法國南方的氣候。
為應付地中海的米斯塔勒風(mistral,法國南部冬天強冷的西北風),冬天的無骨束衣便是棉芯加厚衍縫印花棉布,搭配著衍縫印花棉布裙子。
最早的衍縫工藝傳世品極其罕見。總體上說,十七世紀的衍縫印花棉布也越來越少見,因為很多保存到了十九世紀就被重新改制利用,在當時常常是改造成新生嬰兒的衣物。
剛開始時,只有刺繡工人和棉紡織工人(通常是男性)組成的行會才有權利學習并使用衍縫工藝。七年戰爭之后,馬賽衍縫工藝降低為大眾的活計。
1760年起,由于英國人發明了一種可以刺出雙倍厚度布料的機器,幾乎取代了馬賽的手工衍縫工藝。
有意思的是,這種服飾上的工藝還與馬賽當地的另一種傳統工藝緊密掛鉤——馬賽手工香皂。
絎縫衣物一般用馬賽生產的香皂手洗,并需要多次漂洗。具體做法是這樣的:先用熱水溶解皂片并澆在一大塊布料上,接著添上冷水或溫水。緊跟著把衍縫棉布放上去,將所有的折角整理平整,用雙腳在上面小心踩踏,尤其留心不要把絎縫的棉線踩斷了——這是很好的清潔方式。
在今天,時裝大師們憑著對裁剪造型的駕馭自如,不但完全回避了絎縫衣物在視覺上帶來的臃腫感覺,而且巧妙地利用了它在秋冬的御寒功能,并借著精致手工所產生的肌理的浮凸變化,突破了秋冬服飾那平面的單調。
Vivienne Westwood有一句話令我記憶尤深:“事實上,當你試圖分析一件衣服的光彩在哪里,我會說,是它上面令你感覺似曾相識的某一樣東西,它帶來的浪漫感覺,就像你熟悉的香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