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商業邏輯,C2M能拯救中國制造?
今年雙11購物時尚大秀通過天貓直播、淘寶直播、優酷、浙江衛視等多平臺不間斷的直播,在淘寶天貓的直播平臺上,“剁手黨們”甚至可以“邊看邊買”,最終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以1207.49億元的全天總交易額落下帷幕,通過全天候不間斷消費娛樂化、直播化、明星化跨界驅動全民剁手。然而電商每一分銷售額,傳統實體門店的十滴淚,一邊線上報喜,一邊線下哭泣。在線上市場的沖擊與影響下,傳統制造業成本越來越高,利潤逐年遞減,特別是服裝產業庫存高企,集體陷入了困境,為實現互聯網+下的轉型升級,傳統服裝企業紛紛涉足嫁接互聯網實現創新升級,努力嘗試O2O、D2C、C2B、網紅IP、智能化制造、個性化定制和C2M等模式。未來的商業模式:C2M能拯救中國制造業嗎? C2M的短路經濟真的有必要嗎?C2M電商路在何方?C2M模式能大行其道嗎?
第一,C2M是鏡花水月嗎?
首先,C2M不可能取消所有環節直接面對消費者。對于制造商M端,如何能夠鏈接C端,M端不僅要有具備柔性化生產供應鏈能力,而且還要具有互聯網基因鏈接消費者的能力,能與C2M整個鏈條的消費者進行互動溝通。對于當下的中國制造業言,基本無法做到這點,制造商絕大多數能力和投資都在生產上,重點是提高品質,加快交貨,壓縮成本,提高利潤,在品牌建設方面做得比較少,幾乎沒有。在中國自帶互聯網基因的制造商確實很少,基本沒有。因此,現在談到的C2M模式其實都是C2P2M,其中P是指Platform或B端,這個角色基本有第三方平臺必要或網易嚴選所承擔,真正意義上的C2M不存在。
第二,C2M價格能最優嗎?
C2M的普遍性觀點是去掉中間所有環節,沒有經銷商,沒有零售商,也沒有品牌商,商品的價格就會降低,而事實這個結論并不正確。在生產效率和生產要素保持一定的前提下,制定價格的策略取決于市場的自由競爭,當需求大于供給的時候,制造商M還只會加一點點利潤嗎?不可能,肯定會提高利潤,實現價格均衡,直至供需之間保持平衡。當供給大于需求的時候,制造商M才會通過成本加基本的利潤甚至使用短期的補貼來促進消費需求,培育消費習慣,產生粘性。
案例:滴滴打車顛覆了傳統的出租車行業,傳統出租車有第三方所屬公司、有份子錢等中間環節,營運成本高,而滴滴運用互聯網思維顛覆去掉了中間環節,實現了顧客與司機的直接鏈接,盡管不是制造業,也基本是C2M模式。早期的滴滴、快的通過優惠券、打折甚至補貼等手段吸引培育了大量的消費者,實現了價格的最低化,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革了傳統出租車行業的命。2016年11月14日杭州霧蒙蒙細雨,出門順其自然打開滴滴叫車。因為Inclement weather,叫車需求增長,遠遠大于供給,導致滴滴供給方開始漲價,甚至遠遠高于原先傳統出租車行業,一個起步價的距離要求20人民幣的小費Tip,很好地說明了C2M取消掉所有中間環節,價格仍舊未必是最優,決定價格是自由市場供需雙方的競爭,特別是在一家獨大或壟斷整個市場的情況下,趨利是資本的天性。
第三,國際品牌代工廠能為C2M品質背書嗎?
必要通過國際品牌代工工廠來進行品質背書,暗示必要的運動鞋、眼睛等除了沒有國際大牌LOGO,品質都是一樣的。而事實呢,同一個工廠生產出來的品質能一樣嗎?傳統渠道的品質是通過品牌來擔保,品牌肩負著質量、信譽、售后、服務等的保證,而C2M平臺,質量又如何保證呢?通過國際品牌代工廠來擔保或者背書,那么這個國際品牌代工廠能負多大的責任?退一步來講,這個產品有非常嚴重的缺陷,在必要C2M平臺誰能為消費者負責?難道還指望背書的國際品牌代工廠來負這個責?
在傳統的零售渠道中,POWER最大的是品牌,是通過品牌來驅動整個商業鏈條,消費者識別的也是品牌,而C2M則要取消原先鏈條中權力最大的品牌商,替代的其實就是第三方平臺!!!第三方不是品牌,而是平臺,在C2M整個鏈條中,平臺的權力最大,因此,當消費出現真正問題的時候,平臺難逃其咎。
第四,C2M只提供了一種需求:功能性需求!
傳統零售渠道中產品的售價等于成本價加服務。正常的產品提供給顧客的價值包括功能性價值、社會性價值、情感性價值、認知價值(epistemic) 和條件價值。C2M平臺沒有提供附加價值,除了出售產品,其他關于商業要符合人性、與人溝通等服務幾乎沒有。當產品徹底淪為工具和功能后,人的屬性方面的東西就得不到開發,這就導致C2M提供的產品僅僅是產品的功能屬性。在C2M平臺中,制造商M僅僅提供了功能性價值,將價格壓倒最低,沒有品牌、沒有服務,價格低也是理所當然。但在中國很多消費者要的是LOGO式消費,沒有體驗,沒有門店服務,更沒有象征性價格,價格便宜也實屬正常。但在商品過度供給遠大于需求的今天,僅僅提供功能價值,而沒有服務價值、體驗價值和象征性價值,無法熱銷也不難預測,連今年天貓雙11時尚大秀都是通過天貓直播、淘寶直播、優酷、浙江衛視等多平臺不間斷的直播,通過全天候不間斷消費娛樂化、直播化、明星化跨界驅動全民剁手,“剁手黨們”都在“邊看邊買”的娛樂中度過。
第五,C2M能滿足消費即興化需求嗎?
消費需求有極強的即興化特征,屬于即時需求,對時效性有較高的要求,更何況很多消費屬于沖動型消費,消費價值在有限時間具有保值價值和消費體驗,但C2M模式以預售模式為主,送達消費者手中的戰線拉得很長,通常需要15-30天,導致之前喜歡的東西,現在不喜歡了。如果在服裝領域體現的會更加明顯,因為時尚流行的周期性和季節性,過長的周期削弱了消費體驗。那么如果能夠成功實現C2M,需要在C端實施快速反應,那么對于設計工作室、小型加工廠或者具有柔性生產供應鏈的制造商會比較理想。
第六,C2M如何處理分散訂單和集中生產的博弈?
在碎片化的時代,由于長尾效應,消費者通過各種社交媒體和平臺建立,自身的社交關系網絡,將原先規模巨大但相互割裂、分散的消費需求整合在一起,以整體、規律、可操作的形式將需求提供給供應商,從而將“零售”轉化為“集采”,能夠大幅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和資產、資金周轉,價格因而又有了一個巨大的下調空間。但是C2M模式由C端消費者發起,致使訂單的分散性、不連續性、差異性和分布不均等問題,對于制造商M而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果單純為了C2M平臺進行采購生產投入,基本都是虧損的。就當下而言,C2M提供的訂單對于制造商而言僅僅是在大規模生產之外的一個補充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