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特色彰顯虎門服裝發展模式
2016年對于虎門而言是收獲的一年:盡管近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廣東省虎門鎮民營企業憑借良好的自身調節機制,經濟社會發展仍呈現穩步上行態勢。從虎門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經濟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虎門地區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228.78億元,同比增長8%;除了GDP穩定增長外,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各項稅收總額、鎮可支配財政收入等指標都大幅上漲,其中鎮可支配財政收入同比增長了51.3%。
由此回望2015年,虎門全鎮生產總值447億元,同比增長8.1%;當地的服裝服飾業依靠規模龐大的產業集群、配套完善的產業鏈條、成熟發達的市場體系,使這座“中國服裝服飾名城”呈現出其不同凡響的特色。
特色一:以商圈化城鎮建設,牽動產業鏈配套。
借地處珠三角圓心的區位優勢,虎門當地政府多年來持續支持民間資金投資商業開發。目前,服裝服飾市場區域面積約7平方公里,40個專業市場總經營面積245萬平方米;1000家面輔料、繡花、印染、洗水、物流等配套企業以及咨詢、培訓、設計、策劃等服務機構,形成了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1.5萬個體經營戶,年銷售額超過800億元。
特色二:產業集群化。
通過定位引導,虎門當地政府重點承接和支持服裝及相關配套產業轉移,截至2015年底,服裝服飾生產加工企業達2200多家,年工業總產值約400億元,居全國鎮級服裝產業集群之首。
特色三:以市場為導向形成品牌集聚效應。
虎門重視品牌培育和發展,目前已擁有2個中國馳名商標、16個廣東省著名商標,這些知名商標企業都是完全市場化、應變快的民營企業,并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以純、新虎威、衣訊、三苑宜友等一批龍頭企業的銷售網絡已遍及大江南北甚至在海外布局。
特色四:助力提升運行質量,彌補單個民企勢單力薄的短板,公共服務平臺作用強大。
政府攜手各類資源,建立了國家級“虎門服裝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內含虎門服裝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紡織面料虎門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虎門實驗室、虎門服裝設計研發中心、新絲路時尚發布中心等10個公共服務平臺;并成功舉辦了20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其全方位支持民營服裝服飾企業發展的“虎門經驗”,已在業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特色五:西風東漸,南派快時尚特色鮮明。
如今,虎門的女裝、休閑裝和童裝的設計,既與歐美、日韓、港澳等地的時尚潮流接軌,又具有虎門地處南國的自然韻味,表現為大膽、明朗的快時尚,具有很強的市場輻射力。每天到虎門進行商貿活動的人士絡繹不絕,已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消費采購群體。2015年,虎門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2.91億元,增長15.5%。
特色六:先鋒意識帶動電子商務蔚為大觀。
一年一度的虎門服交會,不僅推動貿易和產業的繁榮發展,也成為先鋒思想的交流平臺、新銳實踐合作的跨界平臺。早在2012年11月,虎門就成立了東莞市首個鎮級電子商務協會,隨后又成立了跨境電商分會等9個分會,吸納本土優秀電商會員企業380余家,與阿里巴巴合作建立了全省第一個產業帶平臺。通過大力推動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同步發展、線上與線下良性互動,虎門鎮被商務部評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成為全國首個服裝類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為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虎門鎮已建或在建的電商園區有虎門電商產業園、大瑩服裝電商城、意法電商城、百達國際電商城、虎門跨境電商園、黃河電商城、裕隆小商品電商城、客天下國際布輔料城、悅伴童裝電商城9大電商產業園區。園區定位涵蓋跨境電商、內貿電商、港臺商品、服裝供貨、服飾小商品、面輔料等,基本實現了全產業鏈電商化。2015年,全鎮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及個體戶超過8000家,其中從事服裝服飾產業約90%,通過第三方平臺實現網上銷售額33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