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漲價之后,縫機如何面對
2016年下半年各行各業及民用商品漲價潮愈演愈烈,縫紉機行業也不例外,最近期,各個生產企業陸續對渠道經銷商發出漲價通知,單品浮動在5-10%之間,并催促商家盡快提前囤貨對沖漲價風險。一時間,漲價已經成為縫紉機配套配件整機廠商在一線市場競爭中,最為關注的熱門話題。
原材料、人工成本、物流費用上漲“三箭齊發”
國內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人工成本上漲以及新的超限超載運輸車輛處罰標準實施導致的物流費用上漲。
由于產品特性,鋼鐵等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對于機械設備影響極大,尤其是鋼材價格今年最高日漲幅可達300元/噸,截至目前已經累計漲幅200%以上。除了鋼材,縫紉機制造常用的銅、鋁、塑膠等原材料價格也都全線上漲,這將會導致成品最終5-15%的價格上漲,而且以以往經驗來看,此次大宗商品價格從上漲到回落周期最少在一年以上。
除了原材料上漲之外,因新的超限超載運輸車輛處罰標導致的商品物流成本上漲也不容忽視。據了解,在修訂后的處罰標準中規定,“每超載1噸最高罰款500元”——比原有標準高了好幾倍,由于違法成本的上升,司機們都不敢繼續超高超載,而這又將導致運費上漲30%以上。
原材料上漲、物流運費上漲再加上近些年人力成本的上漲,各行業商品漲價不可避免,再加上各種流通環節的折損及其他等因素,縫制機械各個供應環節所產生的利潤越來越少,已有業內發出不容樂觀的預測:縫紉機常規化的產品市場明年依舊在U最底端游走。
對于漲價,這一輪因為主要原材料的暴漲,引發的經營成本壓力,到底是長期局面,還是短期局面?
如果是短期行為,一些大中型企業可能還可以扛一下,不選擇傳遞到下游商家的供貨價,因為保持經營穩定很重要;如果是長期行為,所有廠家都需未雨綢繆,考慮怎么更合理地上調供貨價,避免引發市場不必要波動。
廠家“善意”提醒商家,可適當“提前囤貨”行得通嗎?
依往年的經驗,在9月份之后整機廠家都開始計劃進行適當的備貨和庫存,以供年底年初大批量發貨之所急。但是目前很多的中小型企業依舊庫存不足,現做現賣,這種市場行情對他們來說還是不需要大起大落來沖擊,穩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出各自的特色才是王道。
縫制行業破解之道到底在哪里?
市場加速洗牌,剛需可以及時出手
顯然只有一條路:那就是結構性漲價。通俗來說,就是要通過推新品、推精品、推中高端產品,結合縫制工藝創造新型縫制單元,半自動化設備的方式,來解決原材料上漲帶來的經營壓力。因為新品、精品和縫制單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利潤空間相對較高,縫企擁有充足實力,可以消化吸收上游原材料上漲。
此外,這次縫機逆市漲價將開啟新一輪的市場洗牌,一些附加值低、沒有核心技術、抗風險能力差的生產企業將被淘汰出局,縫紉機經銷商應注意合作風險。
縫機行業開啟兩級市場分化,常規產品低價位依然依舊存在,依舊只是零配件的搬運工;縫制單元,自動化改造設備在未來5-8年仍是服裝企業所選的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