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鎮激活企業細胞煥發服裝產業活力
每一件產品都打上唯一的標簽、電腦讀取數據、智能機床精準剪裁、自動匹配面料輔料……在元一服飾的車間里,一系列智能化設備、技術正改變著傳統的服裝生產方式。依托這些智能設備,元一每天的產量可達到4.5萬——5萬件,合格率和品質也大幅提升。
當前,中國服裝產業正在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服裝制造業早已脫離了低價競爭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中國休閑服裝名鎮的沙溪,不少企業開始全速向“高精尖”轉型,跳出激烈的“價格戰”,向高附加值領域縱深挺進,并逐漸深入經濟結構轉型的“齒輪”之中。
從價格戰到品質戰,從中低端到中高端,近年來,一批深耕服裝制造的沙溪企業以一流的產品品質和品牌為“沙溪質造”代言,引領中山服裝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集體轉變 多家企業探索技改投身“質造”
每天下午3時30分,元一智造生產車間,工人們早已為明年的新產品忙碌起來。在流水線的終端,筆者看到一個半成品檢測區,檢驗員在反復檢查襯衫細節。如今的元一工廠,通過信息化管理產品質量已經具有了追溯性。一旦發現衣服有質量問題,只要輸入產品序號,就會自動送達“瑕疵來源處”進行修改。
與此同時,位于車間樓下的研發技術中心,技術人員也在辦公室研究服裝面料的各項指標。產品的縮水度、色牢度、撕裂度……這些都是他們研究的內容。“如今每年我們會拿出銷售額的5%用于研發服飾的新面料,以此提高產品的質量,滿足客戶的需求。”中山市元一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濤介紹。
另一家積極投身“質造”的企業——通偉服裝有限公司近年也借助信息化管理,在增效提質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據悉,通偉共投入1000多萬元推進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成功組建了五大電子管理系統:電子工票系統、電腦排嘜系統、標準車縫時間系統、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以及條形碼掃描系統,全面推動質量升級和質量進步。
而在2008年增資的金盾服飾則計劃年內在沙溪鎮新增產能和研發中心,作為將來公司長遠發展的總部基地。總部基地包含智能質造、名師創作中心、大學生實訓中心、休閑服裝展示中心、高級定制等功能板塊,以此為沙溪服裝“質造”貢獻力量。
質量代表著企業和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反映出一個地區的綜合實力。從元一智造、通偉和金盾等一家家沙溪企業的改變不難看出,沙溪正全方位打響制造業“品質革命”攻堅戰,以工匠精神推動“沙溪制造”加快向“沙溪質造”華麗轉身。
初見成效 去年沙溪服裝質造總產值165.2億
事實上,近年來無論是服裝企業、產業集群還是致力于鏈接服裝產業與智能制造的品牌機構,都不約而同地刮起了一場“質造”旋風。而沙溪鎮內也有3200多家服裝生產加工企業,都朝著“服裝質造”的目標穩步前進。
沙溪鎮鎮長鄒小龍認為,就沙溪而言,最關鍵的是提升產品品質。只有做好“質造”環節,才能真正提升沙溪服裝產業的競爭力。沙溪鎮政府及經信部門也逐步激活企業“質造”細胞,以其為突破口,助力沙溪服裝產業發展。
據了解,為引導鎮內企業做精做優產品,沙溪正著力支持企業應用新工藝、新設備,擴大互聯網、大數據應用,開展生產流程再造,提高工人技術水平,實施“機器換人”,促進“快反加工”。通過一系列鼓勵和引導措施,沙溪涌現出通偉、巨邦、元一、金鷹皇、櫻井等優秀企業,制造品質及生產能力處于領先地位。如今,這些企業已成為耐克、優衣庫、阿迪達斯、海瀾之家等國內外一線品牌的重要供應商。
隨著政府部門以及企業的持續努力,該鎮服裝工業實現了由依靠勞動力密集投入的“沙溪制造”向工藝、科技提升為基礎的“沙溪質造”的巨大轉變,企業的議價能力、總體利潤和稅收水平明顯提升。根據數據統計,2015年全鎮服裝產業的生產總值為165.2億元,國地稅收入2.97億元,分別比2011年增長21%和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