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背后的英雄: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身上的那抹太空藍原來出自她手
時隔神舟十一號兩名航天員順利返回地球已經半個月之久,他們身上的那一抹太空藍在很多人的腦海中不曾抹去。不少人注意到,此次航天員出艙一刻沒有身著以往的白色航天服,而是身蓋藍色被毯。這一改變究竟意味著什么?神舟十一號宇航員地面保暖裝置的主創設計——北服民族服飾博物館館長賀陽教授為我們揭秘。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出艙是這個樣子的。
由于此次宇航員的航天時間較久,落地后可能無法立即適應地球重力作用,又時值深秋,著陸地點氣候嚴寒,為保障航天員的身體安全,宇航員出艙后不是直接坐在椅子上,而是要在宇航服外穿上睡袋、蓋上毯子。保暖裝置與航天員首次一同亮相。
賀陽教授此次聯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2008年北京奧運獎牌及單項體育圖標等主創者杭海,為航天員設計地面保暖裝置,包括睡袋與蓋毯。
她表示:“宇航員歷經33天的飛行工作,平安降落在祖國的廣袤土地上,我特別希望通過設計帶給宇航員回家的感覺,因此我們的設計必須要有親和感。同時,在向全世界轉播的鏡頭前,宇航員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形象和中國的國家形象,所以裝備上除了要有中國航天的相關標識,也要有傳統紋樣來輔助。”
事實上,賀陽已經不是第一次為航天員設計艙內睡袋設計圖案和紋樣,“神七”、“神九”、 “天宮二號”任務宇航員的睡袋紋樣和艙內工作服色彩的設計均出自其手。
蓋毯設計說明:
正面,中國航天員中心標志與ACC字體有規律地組合在一起,盛唐祥云紋環繞周圍。有向上飛升的動感,又有傳統紋樣的神韻。云紋、字體、標志依次大小遞進,突出航天形象要素,又有豐富的層次感。反面,花卉紋樣與標志、字體組合。雙面設計能增加保暖功能。
正面/背面
睡袋設計說明:
睡袋為沉穩而又明亮的藍色,前胸有國旗和航天任務標志,里子為藍白色的盛唐花卉紋樣。
為了適應宇航員在扶手椅上自然彎曲的狀態,睡袋按照宇航員的姿勢特意做成適形的彎曲樣式;為保證航天員的安全與使用方便,在睡袋功能結構上進行了審慎設計;而為了防風保暖,面料則采用了戶外運動的專業面料,對面料與縫制技術進行研討與甄選,確保選料與印染工藝環保安全。這套地面保暖裝置的色彩以中國航天員中心標志的色彩為標準,從明度、色相及彩度三個方面,考慮與航天中心視覺形象統一,形成可識別的色彩體系。紋樣與色彩都反映了民族特點,提高識別度。
賀陽坦言,設計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中國傳統紋樣的選擇與提取,以及怎樣創新設計這些紋樣來表達當下的時尚與中國文化,最終獲得民族認同感,由此找到了一些傳統的花卉植物和祥云圖案。最終的設計視覺來源是漢唐時期的祥云和植物紋樣,富有現代感和大自然的韻味。
花卉紋樣組合設計
為調整圖形與標識之間的比例和色彩關系,賀陽還做了很多實物打樣的測試,包括紋樣大小、色彩,排列方式、間距等。同時也對提取的傳統花卉紋樣進行重新設計組合,借鑒了傳統圖案的排列結構,使圖案排列更加協調、有層次感。成品看起來既簡潔大方,又不失中國特色;適應新的材料工藝方式的同時,還具有設計感、現代感。尤其是兩面可用的蓋毯,更是細心地搭配兩面的配色及圖案,以保證美觀性和實用性;睡袋內里也用了花卉紋樣增加美觀,呼應整體的協調性。
最終,這套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精神,又塑造了中國航天形象的設計,得到了中國航天員中心各級領導的一致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