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能手83歲樊奶奶想捐出縫紉機 希望將愛傳下去
省工會西高新家屬院的樊芝惠老人今年已83歲高齡,聽說小區加入溫暖中轉站后,10日,她向家委會提出能否將家中的縫紉機捐出,自己年紀大了不方便做針線活,縫紉機還能繼續使用,將其捐出可讓有需要的人拿去做衣服或是作為謀生工具。她希望這個心愿能夠在溫暖中轉站得以實現。
機器閑著太浪費 可以用它縫制新衣
下午2時,見到記者后,樊奶奶就把陽臺那臺閑置的縫紉機打開了,雖然買回來已有二十多年,但表面看起來還是黑亮發光。她說:“閑著真浪費,機器就得經常使用,讓它發揮作用。”
據樊奶奶介紹,這臺縫紉機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在北大街百貨公司購買的。買回來后用的次數不多,縫補衣物、做被罩、做門簾時才拿出來用一下,東西還跟新的似的。“那個年代講究四大件,手表、收音機、縫紉機和自行車,對我們普通家庭來說,這是一件大家電,我是很愛惜這臺縫紉機的。”她笑著說。
由于樊奶奶年紀越來越大,她也不太做針線活了,家里的年輕人更是很少用縫紉機,看到那么好的一臺機器閑置在陽臺,她覺得特別可惜。最近,她準備好了一些舊衣物想給小區溫暖中轉站送去,忽然想起能否將這臺閑置的縫紉機也捐出,“過去我們就是用縫紉機做衣服,衣服不合身了還能自己動手改。如果哪個貧困家庭需要,捐給他們豈不是更好,除了能給自己做一身衣服,也許還能是一項謀生技能。”她說。
跟紡織行業結緣 她不希望布料被浪費
樊奶奶家里每年都會整理出一大堆舊衣服,往年的舊衣她要么送給親戚朋友,要么聽說哪里可以捐舊物獻愛心就送去了。今年,小區參加了溫暖中轉站,不出大門就能把舊衣物送給需要的人,她特別高興。十六七歲因為招工她從山區老家出來進了城,順利地在西北國棉一廠當上工人,而后幾次調動但終跟紡織行業打交道,她深知工人紡紗織布的不易,所以“實在是舍不得扔衣服。”
樊奶奶回憶,當年在工廠時一匹布料要出廠需經過十道工序,她所在的細紗車間負責其中一道工序。從最初的清理棉花雜質,將棉花打成棉卷,再到最后的漿紗、織布、布料整理出廠,每一步都離不開紡織工人的辛苦勞作。經歷了這些,樊奶奶對布料有著特殊的感情,她希望身邊人愛惜衣物,不穿的捐給需要的人,不合身的自己動手改改還能穿。
采訪結束時,樊奶奶再次表達了自己的意愿,希望通過溫暖中轉站找到需要縫紉機的人,她說:“東西送給真正需要的人比閑置著好,讓你們費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