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流產"加劇逆全球化危機?中國用產品說話
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公布其上任百日之內將推出的政策,其中包括發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的意向聲明。特朗普認為,TPP是美國的“潛在災難”,政府將重新談判公正的雙邊貿易協定,將就業和產業帶回美國。
“走偏”的TPP從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地緣政治色彩
美國把TPP作為“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經濟抓手。奧巴馬任期內力推的亞太戰略,旨在維護美在地區政治、經濟、安全諸多方面的“領導力”,凸顯對華競爭態勢。2015年10月,奧巴馬在TPP談判結束后發表聲明稱,美不能讓中國這樣的國家制定全球貿易規則,而應由美來制定規則。它一面標榜TPP是“開放”合作,一面卻想方設法將中國排除在外。
在人們對TPP是否為排斥中國而設計存在不同看法時,奧巴馬反復強調“要由美國而非中國制定21世紀規則”,強化了它的確是這個意思的解讀。
TPP擱淺,美國當深思
卸去偽裝后,TPP支持者常常從地緣政治學的角度來分析新協議,而不是從經濟的角度。即便奧巴馬政府官員再打“中國威脅論”牌也無濟于事。中美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成員邁克爾·韋塞爾一針見血地指出,TPP目前如此步履蹣跚,原因就是奧巴馬政府賦予了TPP過多外交政策的內涵,而在真正的經濟紅利方面考慮不足。如新加坡分析人士鄭永年所稱,人們在考量TPP這樣的貿易投資組織所能帶來的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必須考量其所包含的巨大的社會政治風險,尤其是國內內部的社會政治治理結構問題;否則,一旦資本帝國掌控一切,社會會變得越來越不公平,也越來越難以治理。越南已有這方面的危險教訓。
TPP擱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的公平性、透明性和代表性本長期受到廣泛質疑。成員國對TPP的效用心存疑慮,各國批準進程充滿不確定因素。第二,TPP的先天缺陷還在于,它并非以促進自由貿易和互利合作為要務,反而承擔著美國為其附加的沉重的戰略責任。
綜合來看,顯然是美的私心和私利導致了TPP的擱淺。TPP與開放合作的時代發展潮流背道而馳,不符合國際經濟秩序公正合理的發展方向,無益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TPP擱淺了,“亞太再平衡”重要經濟支柱倒塌了,這顯然不是美國有些人愿意看到的,卻是很多美國人應該深思的。希望美國摒棄“冷戰”思維、“零和”游戲,回到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正確道路上來。
不搞TPP,不代表美國停止爭奪貿易規則權
在美國退出TPP后,是否表明對于現行全球貿易規則的挑戰就將消失?答案并不樂觀。必須看到,退出TPP既是特朗普對于奧巴馬看上去冒失的戰略決定的糾正,同時也是反全球化思維使然。按照特朗普的一貫看法,在貿易領域,捍衛美國利益絕對高于對一個國際機構的忠誠。特朗普一直秉持通過雙邊談判解決問題的思路,而不是通過多邊機構。因此,退出TPP,不代表特朗普時代的美國將乖乖回到WTO框架內解決問題,相反,對于貿易摩擦,他傾向于雙邊或單邊行動。
這意味著,在挑戰TPP之后,特朗普很可能還會挑戰WTO。如果說TPP代表了奧巴馬對于貿易規則主導權的爭奪方式,靠雙邊對話甚至單邊行動解決問題,很可能代表了特朗普的方式。換言之,美國對于貿易規則權的爭奪不會停止,而且即時沖擊力、破壞力一點也不會減弱。對于這種前景,不得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