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識標準----創新、變革之路
在南依驪山,北臨渭水的“依山環水”之風水寶地上,不僅記載著秦皇漢武大唐盛世的輝煌年代,還烙刻著一個有著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的企業的興盛榮辱。標準,這個與共和國同齡,在中國縫機歷史上書寫過輝煌且極其重要的名字,于這一片土地上代代繁衍生息。七十年來,從大上海到古都西安,專注與堅韌,細致與粗獷交織融合,兼顧中國東西部文化,融合東西方文化,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標準文化與核心能力。
輝煌時刻
啟程于1946年的標準,始終見證和親歷著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從無到有的發展進程,標準人亦不斷地用實際行動經歷著“臨危受命”、“響應號召”的責任擔當。七十年的光輝歲月,標準用無數輝煌書寫了一段段讓人敬佩的行業傳奇。
從抗美援朝炮火隆隆,中國第一臺工業縫紉機的誕生起,老一輩標準人打破西方技術封鎖,為戰爭時期的軍需被服生產提供堅強后盾。
為響應國家號召,1951年,標準前身惠工廠率先實現了公私合營。1968年,惠工人迎來一個艱難的抉擇:國家調整工業布局,支援三線建設,惠工廠全遷陜西。在故土情深與事業發展的艱難抉擇中,“標準”的先輩們舍小家顧大家,陜西縫紉機廠當年建設、當年投產,“標準”在黃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此后,率先實現橫向經濟聯合,更名中國標準縫紉機公司; 果斷進行產品轉型,全面轉至工業縫紉機生產,生產中國第一代高速平縫機、第一代電控高速平縫機。今天看來,標準不同的階段性典型事件亦可以有助于梳理其發展的脈絡。作為國企改革的領軍角色,標準2000年上市成為其進入新世紀后快速發展的契機。2002年,GC62系列新型雙針機被評為國家級優秀新產品;2007年,GC6180系列/6720系列獲行業首個節能環保產品認證;2009年9月,新logo全球發布儀式于CISMA2009同期舉行,西安標準歐洲有限公司落座德國凱澤斯勞滕,成為國際化進程中的里程碑;2011年5月,X-FEED和VETRON獲“Texprocess2011技術創新獎”,同年9月,TYPICAL首獲全球縫制設備行業節能環保認證;2013年6月VETRON5374熱風機獲得“Texprocess2013技術創新大獎”;2015年5月,威騰品牌旗下AUTOSEW自動縫紉機再次蟬聯“Texprocess2015技術創新大獎”;2016年10月,“模塊化智能縫紉機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項目成果通過國際領先水平鑒定。
行業中唯一的國家銀質獎,行業中第一個通過的節能環保雙認證,行業中首先倡導的電控系統終身保修制度,無數個第一與領先,成就了“標準”品牌誠信文化的精神內涵。以工業縫紉機為代表,“標準”、“威騰”、“海菱”三個品牌,提供寬領域的產品和服務能力。
這一系列高光事件成為標準高速發展的標志,也與這一期間其于行業中活躍程度相匹配。可以說,此階段標準企業戰略強調的兩個方面得到了很好貫徹:加快國際化布局,強化品牌建設。
逆境遇困
七十年歷史,這是足以彪炳中國縫制機械歷史的歲月;兩家上市國企之一,這是行業屈指可數的國之長子,亦是縫機人引以為傲的“優良資產”。昨天,如此之多的光環,如此多的榮譽集于一身。然而今天,這個昔日的行業寵兒驕子今天似乎走入了困境。有人會問:標準究竟怎么了?
自2008年始,在受經濟走勢及下游持續低迷影響下,波及行業整體走低。在此期間,標準亦受到了極大沖擊。2015年起至2016年三季度,公司主營業務銷量及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主業未能實現盈利。
業績下跌激化了業內長期對標準的議論:那么,這個曾經被視為技術品質領先行業,國際化戰略布局較早、管理最規范的國企優等生,今天面對的不僅僅是自身異常嚴峻的生產經營壓力,更是外界對標準的種種猜測與質疑。
其實,自2014年起,在標準新一屆領導班子看來,企業目前所遇到的困難是當前行業下行,導致市場出現較大的結構性變化,而標準十余年高速發展下來,內部亦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結構性問題,二者相互做用的集中體現。
首先,是高懸成本與市場低價之間的矛盾。隨著下游服裝行業高庫存、高成本、用工難、低訂單的壓力迫使訂單不飽滿且呈現碎片化特征,市場渠道進一步下沉,從傳統大訂單大客戶向小微客戶轉變。以小微客戶為主的市場對價格敏感度愈來愈深,而在產品同質化嚴重之下,低價格、低質量水平的產品成為市場需求的主流。這對于以中高端客戶為基本定位,有著穩定的供應鏈條,服務于品牌客戶和規模以上客戶,以追求品質為先的標準而言,原有的市場空間被大大壓縮,
標準的成本問題已成為阿喀琉斯之踵。眾所周知,管理規范是國企優勢,但亦成為了發展的雙刃劍。管理、生產成本居高不下,運營壓力極大。此外,自主研發投入,質量為先的理念,零件體系相對封閉,采購成本較高。相對民營企業的游刃有余,種種困難直接反映在標準產品競爭力上。
其次,是需求的快速轉移與相對滯后的市場響應速度之間的矛盾。隨著服裝產業向東南亞轉移,一些在外銷有傳統優勢的企業抓住契機,有效地彌補了內銷的缺口。同時,小微客戶比例的上升亦對以國內規模以上的服裝企業為傳統優勢領域的標準造成極大沖。
企業的戰略定位決定著產品的組合,運作策略與經營模式亦不能脫離企業對自身的定位。船大難掉頭,規模龐大、不具成本優勢,企業社會責任更多的標準很難于短時間內在產品定位、生產布局、渠道拓展、市場規劃等各方面的應對速度同民營企業相提并論。
其三,是長期效益與短期利益之間的矛盾。數十年來,標準以行業內平縫機領先產品上量尋求規模,以追求品質第一的高研發投入,更通過平縫機技術研發所擁有的心得與積淀衍生了許多市場適銷產品,而非以低價追求短期效益,更多著眼于對未來企業長期效益的戰略布局,對行業技術進步帶來的益處。對于標準而言,這是一條曲高和寡且艱難異常之路。如何正視這一困難,新一屆標準領導集體高度保持一致,即:堅定地走自主創新,品質為先,擔當骨干企業責任之路不動搖。
磨礪求解
君子遇困,逆則宜進。身處瞬息變化、非生即死的市場競爭中,面對業態發生深刻變化的縫制機械行業,2014年,標準新一屆領導集體深刻思索自身定位,即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重新尋找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模式,創造一種屬于標準特質的道路。
面對市場結構現階段發生顛覆性變化,在行業普遍以價格為砝碼進行市場份額爭奪的時候,標準新一屆領導班子堅定當下發展之路,那便是:堅持中高端市場定位不動搖,聚焦技術創新與質量,通過深度調整來擺脫低價格、同質化競爭的泥潭。
堅定技術領先
2009年,標準在擁有超過百年縫紉機生產底蘊的德國凱澤斯勞滕成立歐洲公司,吸納機械、電子、機電一體化、工業設計等方面的數十位德籍技術專家,借助外腦,全面提升自主研發能力。
2012年,“威騰”系列產品驚艷亮相,集成聲、光、電、磁、氣等技術元素,擁有智能化、模塊化、數字化技術,既是前沿技術的引領者,也是面向全球服裝、鞋帽、箱包、汽車、家具等領域頂級客戶、面向全球高端精密機械制造的主導力量。最為亮眼的模塊化和超聲波技術,是標準歐洲公司獨家創造的兩項最典型前沿技術。模塊化技術,極大地解決了裝配過程的互換性和靈活性,能夠非常靈敏地滿足客戶定制化需求。同時,也通過縫制設備內在的機構創新,明顯改善縫紉效果,為客戶帶來速度的體驗和品質的提升。超聲波技術利用超聲波粘合,實現無線縫紉,為客戶帶來智能、高效、資源節約的全新體驗,滿足寬領域的需求。
標準強調利用歐洲公司高端技術,在充分消化吸收基礎上,快速調整產品結構,有序開展技術研發工作,并推動公司主導產品的結構調整和市場切換。如歐洲公司會同公司本部研發機構開發的GC6910新型電腦平縫機,已成為公司新一代主導產品,今年二季度已實現面向國內外市場的大批量供貨。
在資金支持上,標準每年投入超過銷售收入5%以上的資金,推動集成創新,鞏固公司在行業中的技術領導地位,SolidWorks三維機械設計軟件建立模型、高速攝像機、振動噪聲測試分析儀、三坐標測量儀等一批集成信息化的設計軟件與精密測量儀器,保證了設計、試制與制造的順利實現。
技術創新上的大投入,也讓標準獲得了諸多收獲:多項技術連續四次獲得德國機械制造業聯合會頒發“技術創新獎”,實現中國企業獲取發達國家官方大獎零的突破;6款產品獲得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節能環保雙認證,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工業縫紉機品牌;專利技術成倍增加。
歐洲公司多名歐洲聞名的機械、電控、機電結合、工業設計方面的專家和管理人才,通與公司國內技術力量團隊協作,為公司本部和國內子公司的產品研發提供了有力支持,進一步鞏固了公司行業技術領導能力。
步入高端領域
以威騰品牌的新一代智能縫制設備鞏固了標準引領行業的技術能力。隨著產品市場影響的不斷積累,品牌效應逐步顯現,目前,其基本型產品已經實現了穩定供貨,擁有這些獨創技術的高端產品,已批量進入歐美頂級品牌服飾、箱包如LV、HUGO BOSS等國際知名品牌的原產地工廠,為眾多國內外知名公司的頂級服裝品牌提供穩定供貨。
2015年,歐洲公司與世界知名汽車內飾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產品提供、技術創新等方面展開多層次合作。暨高端服飾、箱包等領域之后,公司成功實現向汽車內飾領域的品牌拓展。
2016年3月,與標準股份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法國高端汽車內飾企業,VETRON5000系列產品的單筆訂單數量不斷增加,顯示歐美市場對這一系列產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公司迅速調整生產模式,對“威騰”系列產品的生產組織剝離重組,發揮集約制造的優勢,加緊制造,以滿足客戶需求。直接的效果就是2016上半年標準歐洲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51%。由于供不應求,臨潼本部也正在醞釀新的生產線。
隨著對威騰的消化吸收,標準品牌產品技術領先優勢愈發明顯,并得到國內高端用戶的逐步認可。標準股份本土研發的全自動模板機,把復雜工序簡單化,通過專有的機構和模具,使作業質量和效率顯著提升。適應西裝、休閑裝、工裝、褲子口袋作業的自動開袋機,能夠滿足不同款式、不同工藝要求的縫紉需求。
實現雙針線跡切布、包邊、縫紉同時進行的切包一體機,可以替代三臺機器的縫紉,“換人”效果立竿見影。無油技術在產品制造中的應用,一方面避免了油污對服裝的污染,保證服裝檔次,另一方面,也與節能環保的大趨勢完成吻合。
作為公司主銷產品的平縫系列機器,是各類服裝加工中用量最大的設備,新一代6930、6910系列產品完全具備智能化,可以高度集成互聯網技術,使服裝加工設備具備了生產管理的功能,能夠跟蹤服裝生產過程,直觀地顯示服裝加工線生產節奏。另外,設備使用企業還可以通過這項技術連接制造企業,對機器進行遠程監控、對故障進行遠程診斷和維修,類似于醫院采用的遠程會診、遠程治療。
有了這樣的能力,2016年,在國內高端市場、優質客戶中得到規模應用,創造出獨有的市場空間。
集成有效資源
2016年1月,標準在召開年度工作會議部署目標任務時,公司領導班子明確提出“加強協同,統一步調,整體推進各項工作,在不同方面、不同層面,既要追求方向的一致,也要追求步驟的一致”的思路。
這既是要求高層戰略思維保持高度一致,也是要求標準內部自上而下、從內到外對公司戰略的高度認同。強調公司內部資源配置的合理,對母子公司的業務聯動;開展泛產業鏈的資源整合,新形勢下與供應商伙伴的新型合作模式。
標準股份推出高端品牌“威騰”,吸納差異化品牌“海菱”,在西安、蘇州、上海、德國凱澤斯勞滕建立起四個研發、生產、營銷基地,形成產品細分、布局完整、物流便捷、靈敏制造的產業格局。大批量、小批量和個性化定制兼容的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四地三品牌的分工進一步明確。
坐落在西安地區的公司本部,承擔主品牌“標準”面向服裝領域各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豐富的產品線長度和寬度,滿足客戶的寬泛需求。高端品牌“威騰”也在這里完成生產。蘇州基地,承擔“標準”品牌厚料系列產品的生產制造,在皮革、箱包、鞋帽、家具、汽車內飾領域培育起廣泛的客戶群體,是世界厚料縫紉機名鎮的領軍企業。
在國際大都市上海,標準股份“海菱”品牌形成獨特的技術路線和突出的產品品質,擁有穩定的客戶群體。5月18日,標準海菱順利喬遷至上海市松江區,新的篇章就此開啟。
德國基地主要從事高端產品的研發和銷售,深入歐美發達市場,面向世界頂級客戶,為他們提供寬領域的產品和服務。同時,也為客戶提供少量的產品定制和改型。
強化三大生產基地在股份公司內部管理機制,包括各自資源的充分調配,客戶資源的整合,加工能力的共享,并統一列入公司戰略。在品牌定位,客戶群類分方面,進一步對菀坪、海菱進行區分,做到對同類產品的規避,避免生產力的無謂浪費。從而實現銷售、生產科學調劑,技術優勢互補、采購集約化的共贏目標。
2016年以來,標準對國內三個生產基地的零部件供應體系進行了實際走訪,綜合分析三地供應體系的優劣,集中采購量,在股份公司范疇內形成戰略供應商群體,實現規模采購。在與供應商責任共擔的同時,也實現利益共享。
整合全產業鏈
在成為面向全球的縫制設備和服務方案提供商過程中,標準高度聚焦下游服裝產業變化。隨著服裝等相關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化,縫制設備市場需求越來越多層次、多樣化,對生產設備的需求也從縫中不斷向縫前、縫中、縫后全方位延伸。這種情況,任何一家縫制設備企業都無法依靠自身能力全面滿足市場需求。
隨著下游客戶對整體解決方案需求的日益明確迫切,打造從輸出設備轉變為輸出整體解決方案,引導下游客戶工藝變化的能力才是關鍵,也只有具備這樣的能力,才能推動標準實現真正的脫困轉型。作為為服飾及相關領域提供成套設備和服務方案的綜合供應商,標準在產業鏈技術集成、平臺共用、資源整合上探索新的產業鏈合作模式。
基于全系列、寬領域、多層次的服務目標,2016年,通過產業鏈資源整合,從前道裁床、鋪布、拉布,后道吊掛、熨燙著手,尋找志同道合伙伴,做到資源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平臺共建,為下游提供真正的整體解決方案。
引進“標準牌”自動拉布機和自動裁床,進一步豐富產品線寬度。目前,“標準牌”自動拉布機已在常熟、福建等地的家紡、服裝企業安家落戶,與標準的服裝、厚料領域的各種高性能縫紉設備配套,為客戶提供全套服務,滿足客戶的整廠設計需求,填補了其在服裝生產前道設備方面的空白,也依托其強大的售后服務體系,為客戶帶來更多的便捷和效率。
實現變革
欲脫困,須重構。戰略的形成須深思熟慮,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思路決定出路。今天的標準,力求從上至下、從內到外統一思想,確定行進方針。七十年歷久彌新的底蘊否能夠支撐標準重上征途,圍繞“調整結構,提升能力,協同共進,逆境求勝”的工作方針,成為面向全球的縫制設備和服務方案提供商,標準的內在變革讓業界有所期待。
推動內在變化
標準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率先在行業中實行銷售服務分公司的營銷模式,把售后服務送到服裝密集區,送到客戶的身邊。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這樣的模式方便設備制造企業和相對固定的密集客戶群的直接對接,貫徹“以服務為先導”的理念,貼近市場,加強服務,促進銷售,收到了明顯的成效。但隨著下游產業持續轉移,需要營銷系統快速反應;當產品線不斷擴展,需要營銷人員具備全面服務能力的時候,這種架構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2015年開始,標準營銷系統開始機制創新服務分公司架構被徹底打破,9個分公司、3個辦事處整合為6個大區和18個細分市場;網格化管理和目標與激勵約束相結合的考核責任制全面推行;總公司一竿子插到底全面管控,各大區、各細分市場高效執行,業務和營銷管理實現直通;三個各具重點的服務隊,向全國市場提供針對性服務,客戶滿意度顯著提升;新品推廣部把公司最契合客戶需求的新產品及時推向市場,引導客戶需求。
通過不懈的努力,標準營銷業務運轉明顯加快,客戶滿意度明顯增強。在改革的過程中,一支有目標意識、有任務壓力、不講客觀因素、努力修正自身的營銷團隊成長了起來。在人員壓縮20%的基礎上,通過目標任務的層層落實,國內市場營銷績效明顯優于行業水平,應收貨款質量顯著提高,取得明顯優于行業整體水平的營銷業績。在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的狀況下,抓住零售市場不放松,爭取每一個客戶,爭取每一筆訂單,體現出每一名銷售人員的責任和擔當,表現出可貴的正能量。
完善創新機制
在明確持續向中高端發力后,標準將繼續鞏固完善其行業中領先的創新機制與平臺。
在機制創新上,標準采用項目負責制,以市場為導向,在國家技術中心架構之下,成立跨設計部的項目組,明確每一個項目具體的任務、時間、要求以及各節點的獎勵辦法,實現項目進度與研發人員效益的緊密掛鉤,從機制上提高研發人員的主動性和工作效率。
在以自主創新為主的同時,標準多年來堅持產學研三位一體的創新模式,先后與日本三菱公司、兄弟公司、精工公司,德國ASS公司,意大利JAM公司和臺灣地區企業,以及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陜西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國內外科研院所開展長期合作。
2011年,與西安理工大學共同組建“陜西省高效節能縫制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集成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各類科技資源,致力于應用世界前沿科學技術,解決服裝紡織行業提出的多樣化、智能化、高效生產、節能減排等要求。研究中心的高效運行,不僅幫助我們公司實現技術升級,而且對于推動我國縫設備行業技術水平的整體提高,帶動整個行業的技術創新都有很大的積極作用。
2012年,與際華3502職業裝公司簽訂技術合作協議,聯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開始基于物聯網的研發和應用,不僅為客戶提供縫制設備,也在服裝工藝、生產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務。同時,也有效地推動公司技術人員從單一關注產品轉向研究市場、研究客戶,隨時獲取市場一線信息,并將其及時轉化為產品功能。
彰顯傳承力量
“職工同志們,你們好,上班的時間就要到了,請您按時進入工作崗位,做好班前準備工作,嚴格遵守工藝紀律和工作標準,干好每一件產品,干好每一項工作,為了‘標準’的信譽,一絲不茍,精益求精”。伴隨著舒緩的音樂,這樣的話語每天在標準清晨的廣播中響起。
而在標準公司的行業職業技能培訓基地的教室里,一面懸掛著十余幅素描畫像的墻壁令來訪者印象深刻。上面篆刻這兩行這樣的字跡:光陰的故事,永恒的激勵。這是紀念曾經為這個企業乃至這個行業奉獻畢生青春與汗水的前輩們,這是標準七十年來最為珍貴的財富,也是標準的底蘊與能力。
對于標準人來說,曾經逝去的年代中,國企賦予的榮譽感與責任感深入骨子里代代相傳。今天的標準人又增加了從事標準事業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在人才待遇方面標準并不具備絕對優勢,但最優秀的人才可以牢牢堅守,得益于標準有著行業中最為優秀的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依賴于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每人積極性,強調發揮團隊作戰能力的培養體系。
如今的標準研發中心,新老人才梯隊層次合理,平均年齡31、2歲,最年輕甚至有92年出生。在良好的傳幫帶的優秀傳統基礎上,項目逐級審核,以項目組團隊能力提升為目標,依賴標準獨有的“糾偏機制”,年輕人有著大量的實戰鍛煉機會,更不會擔心犯錯。
以人為本,標準人拋灑青春與汗水,并將理想與信念交織的精神之地。這是一代一代傳承拼搏、奮進、無私奉獻的態度。七十年來,“標準”在傳承一個態度。對客戶抱有敬畏的心理,對合作者抱有敬重的心態,對前輩們抱有敬仰的心聲。
幾起幾落,滄海沉浮。在這個市場經濟愈發深入,工業化加速的年代里,深邃的工匠精神,事業的榮譽感,敢于擔當的責任,依然是我們這個行業最為可貴的財富。今天,固然標準昔日的輝煌漸漸散去,但有了這些根與魂,標準明天也必能重新創造屬于自己的輝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