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把稅率降低20%,制鞋業爭奪大戰一觸即發
“中國制造業的綜合稅務跟美國比的話,比它高35%。”全國政協委員、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的表態引發廣泛關注。曹德旺此前還透露,計劃投資1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
一時間,“中美經營成本之爭”刷屏。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不僅延續了奧巴馬的“制造業回流”計劃,更準備通過大幅降稅等措施,吸引更多制造業企業在美國投資。
對于未來中國在振興實體經濟方面的政策措施,一些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
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減稅措施是兼并四檔增值稅稅率,從而降低制造業17%的增值稅稅率;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也將降低中低收入者稅負;此外還需繼續大力清理各類不合理收費,適度降低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征繳費率,減輕低收入群體和用工企業的社保負擔;企業用能及物流成本也有待進一步降低。
曹德旺之言籠罩制造業
曹德旺所言非虛,中國制造業綜合成本高不高,企業體會最深。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14日在一個論壇上也表示:當前做實體經濟太難、投資成本高,國家應繼續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降低企業稅費,“一個國家沒有實體經濟,國家想要富強,我想不可能。”
伊利董事長潘剛也撰文表示:當前實體經濟企業的經營難度不小,原材料、勞動力等企業綜合經營成本大幅上升。
除了著名企業家的表態,不少在本土成長起來的制造業企業也早已付諸行動。
李長杰表示,在美國建廠需要投資約1.1億美元,可能在國內只需要6000萬美元,但在工廠建成投運后,很多成本要素甚至比國內還要便宜。
他們在美國辦廠的原因很直接:特朗普已表示要把美國制造業的稅率從35%降到15%。
30%~40% 的“死亡稅率”
企業家的感受最為真實,現在企業稅負仍然較重。
上半年,李煒光率領課題組對民營企業家稅費負擔進行了調研,其間與100多位企業家座談。調研初步結果顯示,企業家認為稅收負擔很重和較重的比例很高,達到87%。
李煒光表示,目前30%~40%宏觀稅負對企業來說過高,甚至可以稱作“死亡稅率”。因為我國大部分企業利潤率不到10%,30%~40%的稅費負擔會導致大多數東部沿海加工業企業處于困境之中,甚至虧損倒閉。
中國也要降制造業稅率
今年7月26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首次提出“降低宏觀稅負”,有別于此前穩定宏觀稅負的表述。國稅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認為這是財稅戰略的重大調整。
上周五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2017年要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
李克強總理近期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2017年繼續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
通過增值稅稅率簡并,來降低制造業17%的增值稅稅率,是2017年降成本可期待的舉措。
目前增值稅稅率有17%、13%、11%和6%4檔,稅率檔次過多,實際操作中企業類似業務適用不同稅率,不利于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