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踐于行的中森
中森的總經理高展峰一直以來有一個想法,他希望中森在三五年以后能夠用銷售工程師取代銷售業務員。銷售工程師與純粹的銷售業務員有著本質的區別:他們不僅懂銷售,也懂技術;不僅能夠正確引導客戶購買合適的產品,也能幫助客戶將設備調整到最佳運行狀態;不僅能夠掌握客戶需求,也能對產品的改進提出要求。將銷售業務員轉化成專業的銷售工程師,可以對業務員做專業的技術培訓,也可以從專職技術人員當中培養銷售工程師,還可以在人才的招聘、儲備方面有意識地進行挑選和培養,做長遠準備。這是高展峰對自己想法的具體實施方案。
高展峰說:“想法很豐滿,道理也很簡單,但事情不是想出來的,而是需要實實在在做出來的”高展峰是個很有想法的企業家,他不光是這么想的,也是帶領著中森這么做的。
提升產品品質 從零部件抓起
高展峰向本刊記者展示了兩個從外表上看起來一模一樣的零件,他向記者介紹道:“這款零件是臺州絕大部分縫制設備企業都需要用到的零件,也是我們一直在使用的零件。乍一看,沒有區別,但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的不同。”
在高展峰的提示下,記者仔細地觀察了這兩個零件,發現了他們的不同:一個表面比較粗糙,外圈有條紋,光潔度不夠,內圈一摸手是黑的,銅圈比較薄,圓孔里有毛刺;另一個非常干凈,外圈非常光滑,沒有毛刺和條紋,銅圈比較厚,銅質比較有質感。這兩個同款的零件一個售價7.5元,另一個9.5元。
高展峰的要求是,中森的產品選用的是9.5元的光滑干凈有質感的零件。中森的產品價格為什么會略高于其他同類型產品,在零部件的選用和對比中就能初見端倪。兩個零部件不僅是在肉眼上看起來不一樣,在裝配到機器上后,使用的效果也不一樣:精細的零部件產品咬合嚴密緊實,不易磨損,當機器運行溫度變高時,銅壁薄的那個零件會被磨損得更薄,而銅壁厚的零件則磨損程度低。
由于零部件都是裝配到機器里面,從外觀上是看不出來差別的,剛開始短時間使用的時候也很難發現區別,只有時間長了才能感覺到兩者的區別。但是中森寧愿選擇價格貴的,精細度高的零部件產品。“中森對產品品質的追求就是體現在這些客戶可能看不見,但是我們又需要花很多時間精力和成本去做的,很細微的地方。中森產品品質的提升從我們選擇零件上就能反映出來。”高展峰總結道。
明確檢驗標準 促進質量穩定
過去,中森產品的質量檢驗是靠班組長來完成。這種管理方式,人為的因素很大,有的班組長質量意識強一點的,檢驗會嚴格一點,而有的班組長質量意識弱一點的,檢驗就會松懈一些。另外,由于班組長是計時工資,而負責裝配生產的流水線員工領的是計件工資,如果班組長將員工裝配好的產品退回去重做的話,領計件工資的員工內心會有很大意見,再加上有的質量問題本身就是模棱兩可的,比如外觀有瑕疵這種問題就屬于可以退回重做也可以不退回直接通過的比較難以判斷問題。因此,改變這種人為的管理方法的想法就在高展峰心里萌發了。
現在的產品質量檢驗不是由班組長來完成,而是有專門的整機檢驗人員,而這些整機檢驗人員也不是人為地評判質量是否合格,而是依據明確和詳細的質量檢驗標準,必須嚴格按照標準辦事。這樣的管理方式能夠提升員工的產品質量意識,讓員工明白操作的時候必須更認真細致,否則就會有據可依地把質量不合格的產品退回去重做。另外,對質量檢驗也有明確的獎懲制度,月度未檢查出質量問題的予以獎勵,而檢查出來質量問題的則予以處罰。如果產品流入客戶手中再反饋出質量問題,處罰加倍。
在高展峰的規劃和管理下,一系列類似的管理制度正在形成和完善,他認為,必須把管理制度明確并且細化,才能有章可循,才能避免人為因素。企業的氛圍與管理人員的思想是密不可分的,管理人員的風格幾乎就決定了整個企業的作風。而中森的管理團隊是非常注重品質和質量提升的,所以也就決定了中森重品質的企業風格。
堅守品質 益處多多
高展峰及中森管理團隊對品質的堅守,讓他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首先是客戶對產品品質的認可,發到客戶處的產品很少有被退返的情況發生;其次是市場的認可,從2014年開始,陸陸續續有許多只追求價格不注重品質的同類企業被市場淘汰,而中森卻能穩定地運行,與市場對中森品質的認可分不開;再次是生產成本的降低,品質的堅守和提高也許在眼前看來費用是增加的,但實質上生產成本是降低的。因為如果不追求品質的話,有瑕疵但價格低的零件引進回來需要有專人去挑選和檢驗,這會增加人力成本;有瑕疵的零件裝配成縫制設備后檢驗不合格要退回重裝,這會增加零件的損耗;有瑕疵的產品發到客戶那里會因為品質問題被退回,這樣各方面損耗更大。所以在高展峰看來,寧愿前期的一次性投入加大,也要注重品質,注重長期效果。
中森自成立以來,一直是以堅持創新和堅守品質來定位企業的,不斷引進研發人員,狠抓產品質量,都是長期在堅持做的事情。但在21世紀初,中國剛加入世貿組織,這樣的定位似乎并沒有多大優勢。因為那個時候市場供小于求,任何企業的任何產品,即使質量并不過硬,也能生存得很好。所以那個時候的大部分企業并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潛下心來抓研發抓質量,而是一味地在抓產量。低質產品在市場的大量充斥對行業的損傷很大,粗制濫造遺留下來的庫存和生產上的后遺癥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完全被市場消化。
所幸的是,現在的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企業,都越來越注重品質,對精品的追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這也更堅定了高展峰堅守品質的決心。“現在國家都在講去產能、去庫存,堅持供應側改革,我認為去掉的就應該是一些質量差的次品,這樣才能使精品的價值更高,資源的利用更合理。”高展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