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服裝行業36年,他從一個小裁縫到服裝界大咖/潘峰淺談服裝
如果有一天我變成小有名氣,請您告訴別人,我曾經是個:難以維持生計而窮困潦倒的一個服裝研究的裁縫。 --- ---潘峰
個人簡歷
姓 名:潘峰
聯系電話:13870084184
學 歷:本科
技術等級職稱: 江西省勞動人事廳頒發《高級服裝工程師證》
江西省社會勞動保障局頒發《服裝高級技術證》
崗 位: 服裝高級定制技術培訓,國內多家服裝企業技術顧問
經 歷:
1978-1979年:畢業江西交通技術學院
1981-1983年:香港歐美時裝學校
1983-1990年:江西公路服裝廠擔任副廠長
1991-1994年:江西服裝學院服裝系教研主任
1994-1996年:香港奧美蘭時裝有限公司任版房主管
1997-2002年:馬來西亞波燈時裝公司擔任技術廠長,
隨后在臺灣費亮珠高級定制店擔任高級版師、工藝師,工作需要又去日本高寶時裝有限公司擔任技術總主管。
2003-(至今)創辦江西南昌都點高級服裝版型研究培訓中心
職業能力:
2003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頒發《服裝高級技師》
2007年:成為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技術委員會執行委員
2007年:成為中國流行色協會執行委員
2010年:上海服裝協會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委員
2010年:全國高科技人才委教育專業委員會《高級服裝工程師》
2010年:經江西省人事廳工程高級評委會考核批為《高級服裝工程師》(副教授同級)
2011年:被聘為香港服裝藝術研究院服裝版型技術研究專家
2011年:被全國職業教育專業人才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聘為CETC服裝類職業教育專業人才技術資格認證項目考評專家
2014年:成為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技術委員會執行委員
2016年:杭州逗龍王子服飾公司藝術總監
2016年:石家莊新知閣科學技術知識產權研究院副院長
2016年:中國禪茶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2016年: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潘老師說:一個想成為在專業上、行業里提升達到一定的層次,或想得到業界人的認知、認可,或想在技術上成為技能強的人士,他必需要得到高人指點,貴人相助,個人努力,小人監督。而不是簡單的僅僅靠自己一點小聰明,或隨便買幾本“名人書籍”就能盲目的研究、摸索、探討,妄想能在很短時間里,取得自己認為的“成功”。我想這是不實際也不現實,因為,我們要遵循一個道理:那就是“高人指點迷津,個人勤奮努力,思維改變觀念,習慣改變命運。”再者時間玩不起。
潘老師和設計師阿瑪尼
一提到打版,不管是平面打版還是電腦打版會的人很多。
一提到調型,很多版師都會說這誰不會?
在北京服裝學院與英國薩維爾裁縫街在最頂級的亞歷山大-舒爾托-庫克和他的工藝師合影
其實,在我們服裝版師界真正會調型懂調型的人還真不多。說實話,很多版師會簡單的認為: 只要根據尺寸 把基礎版打好,把白坯做好,穿在人或人臺上看看,如果那里多了就修掉點,那里不夠就加點。誤把這稱為調型,其實,這只是在框架是做尺寸的調整,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調型。
現實工作中,很多版師都有這樣的體會,當他手上拿到一件或看到一件國外某某大牌的衣服,自己總想把它模仿復制下來,但不管他怎么做都無法做出大牌的神韻,充其量也只能模仿別人的款式和滿足自己所需要的尺寸。
我認為:真正的調型,不只是簡單的滿足所需要的尺寸,或減去多余的尺寸,而是要在框架上,根據不同人體的外觀體型和所需尺寸,在框架結構上進行“破壞性”調整,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調型!
潘峰老師的威海時裝秀(和模特合照)
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中國不缺只會打尺寸的打版師,稀缺的是能根據不同的體型的人體,進行單一的為客人打造出他自己體型的版型,這才是版型師。 (注:版型師在國內是這樣稱呼的,而在國外稱服裝造型師)
80年代以前,我國服裝都是以定制為主,隨著大經濟的改革開放,工業化的大生產,各種各樣的品牌突峰猛起,由于受互聯的網興,成衣生產遭到重創,很多品牌難于維持生計。隨著生活條件不斷提高,人們對審美意識和穿著品味的提高,個性化的要求也在改變,服裝定制再次旋起高峰, 而大定制必是趨勢。
對于我們服裝人來說,無論自己做什么風格的,無論自己做的產品屬于哪個檔次,也無論自己的生意做的大與小,自己的技術是高是低,只要自己用心做好兩件事就夠了:
一個是自己的產品,
一個是你自己人品。
因為,產品決定了自己的存在,人品決定了自己的人脈,剩下來的就是自己的堅持,用自己的善良和真誠去贏得更多人的信任。
潘峰老師和服裝界人士合影
我認為:對專業而言,往往是因思維異常的人,容易產生新的行為形式和創意。凡是敢在人群中,闡述自己獨特的觀念,發出與眾不同的聲音和語言,不隨大流,不阿諛奉承,在人群中說真話,敢于得罪同行人的人,往往自有獨到的建樹和本領。 --- 潘 峰
最后潘峰老師說:我已經57歲了,從事服裝36年了,直到現在方才明白,我東奔西走,竭力想改變自己,57年的時光換來的心境是:坦然、寧靜。當自己快邁向60歲的時候,我開始領悟,什么叫百川歸海,什么叫萬物歸一。當自己快走向60歲時,開始明白,成熟自有成熟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