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上漲利潤擠壓,紡企押寶賭后市,還是維穩零庫存?
近來,棉紡織行業原料價格和棉紗價格一路上漲,使得棉紡織行業看似回暖。但據記者了解的市場情況看,棉紡織原料價格上漲,對不同地區的棉紡織企業來說,感受有所不同:有些地區的棉紡織企業表示原料漲價后,利潤被擠壓,接單困難,有的則表示,價格傳導順暢,工廠訂單情況很好。那么具體情況怎樣?哪些地區棉紡織企業情況好?哪些地區較差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樣的差距?《中國紡織報》記者采訪了多家棉紡織企業,來一探究竟。
內地紡企壓力大增
春節后,棉紡織企業陸續開工,廣州、常州湖塘、佛山張槎以及南通市場的棉紡織原料價格基本保持在不溫不火的狀態。紡織行業資深貿易專家吳法新表示,現在這些地區的貿易商都學乖了,在春節前趁著企業拋貨套現的機會,低價進了不少貨,但是下游的紡紗實體企業不會囤積很多原料,春節后,企業根據手中訂單數量,按需向貿易商采購原料,溢價1%~2%,以致原料價格出現上漲。吳法新表示,目前下游企業對于原料的漲價和跌價都很淡定,織布廠會根據市場價格計算成品價格報給客戶。當前幾個主要的紗線市場都囤積了不少的原料貨物,可以說,市場上既不缺棉花也不缺棉紗,因此這些市場很平穩。
山東地區的某家棉紡織企業負責人則訴苦表示,希望國儲棉快些出庫,以緩解目前棉花價格上漲的燃眉之急。2月16日,新疆“雙29”“雙30”北疆手采棉河北、山東銷售價格在16900元/噸~17100元/噸,而且由于貨源不多,經銷商都要求現款結算,概不賒欠。該負責人表示,企業以生產純棉32S~60S棉紗紗為主,所需原料主要是新疆棉、美棉及少量澳棉,其中新疆棉所占比例高達80%。普梳40S棉紗,原料價格17000元/噸折算棉紗成本在24300元/噸左右,2月16日,純棉普梳32S價格22100元/噸、40S價格24400元/噸~24500元/噸,紗線利潤被壓縮至100元/噸~200元/噸。“如果棉價繼續上漲的話,肯定虧本。”該負責人說道,以今年棉花的情況看,純棉紗想要贏利不容易。
據冀魯地區紡企反饋,純棉紗價格上漲100元/噸~200元/噸,多數還算平穩,僅局部小幅增長,隨著混紡紗所占比例越來越大,近期混紡紗所遭遇的成本壓力更大。據了解,目前江浙一帶1.4D直紡滌綸短纖最高價格已達到9300元/噸,較春節之前的8500元/噸上漲近800元/噸。山東德州某企業32S滌綸與棉混紡紗報價為17600元/噸,較之前上漲300元/噸。近期,混紡紗銷售情況尚可,尤其T65/C35系列的混紡紗詢價看貨較多,但企業不知如何報價。有時同種規格的混紡紗,不同企業報價每噸竟然相差上千元,這也造成了對信譽的大考驗。據一位企業人員介紹,他們本來與一家下游企業長期合作,就因為報價問題,客戶轉頭選擇報價更低的企業簽單了。
部分企業情況良好
雖然原料價格的上漲,使得多數企業生產經營壓力大增,但也有企業感覺到原料價格上漲,價格傳導順暢。安徽天舒紡織有限公司市場情況不錯,原料價格的上漲似乎并未對其造成影響。公司總經理高立新介紹,公司年后開工不久,已經發出去第三批棉紗,主要銷往廣東。目前,公司訂單已排到今年5月份,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記者在了解時發現,新疆地區紡企的情況相比內地普遍好得多。據了解,新疆地區紡企從正月初七開始就已陸續開工,由于春節后棉價上漲,一些紡企春節前囤貨較少,現在不得不增加采購成本。不過,對紗廠來說也是“開門紅”,有新疆棉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上游棉花雖漲價200元/噸左右,但很快傳導到棉紗,目前棉紗漲價多在200元/噸~300元/噸之間,而且很快被市場接受。
新疆新興紡織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加緊訂單生產,為了趕制年前接到的2000多噸訂單任務,全公司初三便組織工人復工生產,所有機車高速運轉,每天對外發出的貨物超過300噸,年后訂單超過4000噸,產銷形勢一片大好。
據相關機構統計,2016年1~11月,新疆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較為理想,其中棉紗產量達到了95.11萬噸,棉布產量達到了1.54億米。業內人士表示,新疆紗相比內地紗行情較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各項產業政策的扶持下,新疆生產的棉紗相比內地成本優勢明顯,所以銷售形勢要好于內地。
認清行情不再“瘋狂”
各地區的棉紡織企業對于原料漲價的感受各不相同,有業內人士認為,市場整體“漲”勢喜人,從棉花漲價到下游棉紗漲價,再到下游布廠庫存減少,價格順利傳導反映的是整體產業消費轉暖。也有棉紡織企業表示,這僅僅是國儲棉輪出之前的“序曲”,并不是真正需求的增長。
中國棉紡織協會副會長葉戩春說:“無論是否是需求回暖,此輪原料價格波動,讓我感受到,經過近幾年市場的洗禮,棉紡織企業對于市場的價格的波動都已有了豐富經驗,且管理者非常理性,在市場波動情況下,并沒有出現搶購或者緊張的情緒,多數企業持觀望態度,并不急于采購,這一點來看,行業內的棉紡織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增強。”
吳法新認為,此次棉紡織行業原料價格的上漲,實際成交量很少,因為企業并不急于采購,實際成交價格也不高,如棉花價格高喊漲價500元/噸,實際成交價格只漲200元/噸~300元/噸,老客戶還能維持原價格不變。市場確實在回暖,但是“回暖”不等于“瘋狂”,對于上游市場原料報價的飆升,下游買家比較淡定。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的問卷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企業中,53%的企業棉花庫存天數在1~3個月之間,僅有9%的企業棉花庫存天數在3個月以上。大家普遍認為2017棉花價格走勢將呈現持續微漲的狀態。66%的人認為當前供需形勢及市場氛圍下,合理的棉價波動區間為14000元/噸~16000元/噸。
也就是說,大多數棉紡織企業預計棉花價格會微漲。吳法新表示,經過市場幾年的摸索,棉價大漲和大跌,棉紡織企業都不愿意;棉價溫和波動,緩漲和緩跌,企業大多可以接受。“但建議實體企業要先拿到訂單再去采購原料,最好做到原料和成品的零庫存,鎖定不確定因素,不要去賭后市,否則成品訂單的利潤會被庫存原料波動所吞噬。”吳法新如此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