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紡織品服裝出口面對太多“不確定”?“5個可能”預見未來
近年來,國際貿易發展不確定、不可控因素日漸增多。2016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對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出口市場的出口額出現全部下跌的態勢,而且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首次出現近20年來連續兩年下降且降幅逐年放大的局面。盡管今年1月紡織品服裝出口恢復增長,但其持續性仍待觀察。
有分析認為,今年,包括貿易在內的全球經濟尚處在調整期中,或者說是緩慢的恢復期中。
我們怎樣在鞏固紡織品服裝出口第一大國地位的基礎上,預見大勢,進而找準方向,握緊機遇?對2017年新的國際貿易環境的研判就顯得尤為必要。
看點一
特朗普新政帶給紡企新契機
事件:
特朗普新政下,中美貿易前景更加撲朔迷離,特別是在其競選期間對與中國相關的貿易表態較為苛刻,比如可能標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可能全面審查與中國相關的貿易活動;可能對中國產品征收45%的關稅等。
與此同時,2016年,我國對美國出口現20年來首降,出口額450.2億美元,同比下降5.7%,對整體出口形成負拉動。
這一系列不確定因素使人對中美雙邊貿易產生憂慮。
點評:
盡管受全球經濟形勢和貿易環境影響,中美紡織品服裝貿易額呈現下降趨勢,但是目前,兩國在對方貿易關系中的重要地位仍未改變。
美國仍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四大進口來源地;中國是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美國是我國紡織品服裝第一大出口市場,1996年~2015年,我國對美國出口規模逐年擴大,連續增長,20年間出口額擴大了14倍,美國占我國的出口份額也擴大到17%。
應該看到,特朗普新政或許給中國企業更多發展契機。
特朗普通過減稅來營造招商引資環境,必然擴大各國企業赴美投資。現在我國棉紡、化纖、服裝企業赴美投資的越來越多。
特別是隨著美國對恢復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我國產業用紡織品企業也將捕捉到更多商機。
看點二
英脫歐后中歐貿易仍不樂觀
事件:
2016年歐洲進入多事之秋,英國公投脫歐、難民危機及恐怖襲擊事件頻發,使歐洲經濟雪上加霜。
我國紡織品服裝對歐盟出口也連續第2年出現下降,出口額495億美元,同比下降6.8%。針織服裝、梭織服裝出口量同比下降0.4%,單價下跌幅度大,達9.4%,家用紡織品出口額同比下降1.4%。
而本月初,英國議會下議院投票通過政府提交的脫歐法案,并將法案移交給上議院審議。
如無意外,英國將在今年3月底之前如期啟動脫歐程序。那么,中歐、中英雙邊貿易將會何去何從?
點評:
據歐盟海關統計,2016年1月~11月,歐盟自全球進口紡織品服裝1153.3億美元,與上年同期持平。
其中自中國進口金額同比下降6.2%,自東盟進口金額同比增長6.6%。中國在歐盟市場份額為34.7%,比上年同期下降2.3個百分點。
下降的原因主要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持續擠占。
目前,歐盟已全面停止對我國出口產品的普惠制優惠待遇,與此同時,歐盟卻繼續給予東南亞等國普惠制待遇。
據介紹,歐盟對東南亞國家的紡織品僅征收2%至3%進口關稅,而對中國紡織品出口歐盟則需征收約12%關稅。
然而,無論是英國率先加入亞投行,還是率先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英國與中國實行自由貿易的意愿明顯高于眾多歐洲大陸國家。
中國是英國在歐洲外第二大貿易伙伴,英國是吸引中國投資最多的歐洲國家。
最近有關機構統計顯示,2016年中國對歐洲投資增長了76%,其中,2016年1月至11月中國對英國非金融直接投資超過10億美元。
不過也要看到,英國脫歐使英鎊大幅走低,英國從海外采購紡織品服裝的成本更高,因此其采購意愿有可能會轉移到其他生產成本更低廉的國家。
看點三
中澳自貿第三輪降稅利好紡企
事件:
根據中澳自貿協定降稅安排,2017年1月1日開始實施第三輪產品的降稅,部分中澳進出口商品的關稅稅率按自貿協定中承諾的減讓比例再次降低。
中澳自貿協定自實施以來,一直受到企業熱捧,原產地證簽證量持續遞增。據統計,2016年我國檢驗檢疫系統簽發中澳原產地證書60.99萬份,簽證金額145.19億美元。
從簽發的產品來看,紡織企業從中澳自貿協定中受益最大。據統計,2016年輸澳紡織類產品的簽證量占對澳簽證總量的比重較大。
點評:
就有關對澳大利亞出口貨物的簽證金額統計發現:中澳自貿協定很給力,簽證金額呈爆發式增長。
從今年1月1日起,澳大利亞對中國紡織品、皮革制品、服裝等實施零關稅,第三次降稅后,我國出口至澳大利亞的產品零關稅稅目比例達到98.5%,我國產品在澳大利亞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利好出口企業。
目前,中國已簽署了14個自由貿易協定,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中澳自貿協定是覆蓋領域較廣、涉及貿易額較大的國家之一。
在貨物貿易中,澳方最終實現零關稅的稅目占比和貿易額占比將達到100%,遠超一般雙邊自貿協定中90%的水平。
中國優先發展諸邊自由貿易、推進區域貿易合作是比較現實可行的應對策略,也是中國當前發展對外貿易的迫切需求。中澳自貿協定打開了一扇兩國間溝通與合作的大門。
正是因為有了這一雙邊自貿協定,使得澳大利亞各方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對華貿易,眾多澳大利亞中小企業紛紛搶灘中國市場。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與澳大利亞企業組成合資公司,進而推動兩國經貿關系良性發展。
看點四
RCEP若簽署將惠及紡織供應鏈
事件: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亞洲大部分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之后,由東盟10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共同參與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談判或許會駛入快車道。
有消息稱,2017年將完成RCEP的相關談判,各國是否可以順利簽署協定令人期待。
另外,諸如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以及“一帶一路”等機構和項目的作用也會隨之增強。
點評: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亞洲大部分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由于TPP在美國通過受阻,正在談判中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受到的關注一下子多起來。
RCEP由東盟10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共同參與。中國是這16個國家中經濟體量最大的。
然而,2016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對東盟出口繼續回落,其中紡織品出口額同比增長1.9%,服裝出口額同比下降23.9%。重點出口商品中,紗線、面料的出口數量均保持增長。
由此可見,隨著中國紡織服裝涉及研發、設計和原輔材料的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在一些品牌的制造環節轉移到東南亞后,中國對東南亞的紡織服裝成品貿易下降的同時,原輔材料的出口則會明顯增加。
因此,隨著東南亞國家出口到歐美市場的紡織品金額的增長,作為上游的中國紡織企業并不完全處于被替代的地位。
中國與東南亞共同推進的RCEP也是為了實現這種合作共贏的目的。通過區域經濟合作,使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實現共同發展。
未來在全球紡織品供應鏈中,有望形成中國+周邊國家的主導格局。
看點五
“一帶一路”將成外貿新增長極
事件:
在傳統市場不振,新興市場表現不佳的情勢下,依靠國家政策推動,“一帶一路”國家正逐步成為外貿新熱點,2016年我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累計出口紡織品服裝891.5億美元,占出口總金額的比重達33.4%。
我國對其中一半國家的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實現增長,這些國家主要集中在中東歐、西亞、北非、東盟。
其中,吉爾吉斯斯坦在其國內經濟形勢轉好的帶動下,加上與新疆毗鄰的地理優勢,表現最為突出,我國對吉爾吉斯斯坦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猛增52.3%,其中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76.2%。
點評:
“一帶一路”將會有效降低我國紡織產業在周邊國家布局中的成本和政治風險,同時還能挖掘更多的貿易潛力,為企業國際化成長創造有利的環境。
作為一個創造國民財富、解決大眾就業效果非常顯著的民生支柱產業,中國紡織服裝業在“一帶一路”國家進行布局受到抵觸的可能性較小,有條件的企業應積極關注“一帶一路”的最新進展,抓住其中的低風險投資和市場機遇,充分發揮跨境資源比較優勢和政策紅利,實現從本土企業向國際型企業的成長。
隨著中國與各國之間簽署雙邊投資保護協定和避免雙重征稅協議,在“一帶一路”區域內對外投資的安全性和利潤流轉將更有保障。
更關鍵的是,隨著互聯互通和大規模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實現,區域內金融資本、人才、勞動力、能源、原料和產品的有序、快速和自由流動,將大大提升區域內紡織供應鏈的潛在效率。
因而,單個紡織企業在區域內不同國家進行產業鏈垂直一體化經營和產能跨國配置的可行性大大提升。
另外,中國政府與“一帶一路”沿線政府共同支持建成的越來越多的海外經貿合作園區、工業園區,也有利于紡織企業提高落地效率、降低投資成本,形成產業集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