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二月去紹興,“綠宇基金”辦綠色纖維創意設計大賽的深意你get到了嗎?
2月末的紹興已是春風拂面,到處都洋溢著春天的氣息。
2月25日,位于紹興的浙江綠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宇環保)迎來了一批特別的客人,他們是“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綠宇基金-走進高校”綠色纖維產品創意設計大賽的部分參賽選手和相關老師。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舉辦創意范兒十足的各類創意設計大賽,更多的是下游終端行業的事,比如國內很多地方都舉辦過服裝設計創意大賽、家紡產品設計創意大賽等,現在,這股風潮刮到了纖維行業。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綠宇基金-走進高校”綠色纖維產品創意設計大賽自2016年12月啟動以來,在國內掀起了一股“綠色風潮”。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綠宇基金(以下簡稱綠宇基金)自創立以來,為推進我國紡織化纖行業循環再生體系的建立和發展所開展的系列活動,也受到了全行業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此次舉辦的“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綠宇基金-走進高校”“綠色纖維產品創意設計大賽”,是該基金成立后開展的又一項頗具創新意義的工作。
一場創意設計大賽掀起綠色風潮
綠色纖維產品創意設計大賽以“循環再生、綠色理念”為主題,由綠宇基金主辦,國家紡織化纖產品開發中心和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承辦。大賽旨在號召相關院校、企業單位積極參與并推進化纖工業綠色制造、綠色設計、綠色產品的創意與研發,大力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理念,促進綠色纖維的消費和影響力,提高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意識,鼓勵使用資源綜合利用產品,減少一次性用品生產和消費,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推廣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綠色生活模式,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是大賽承辦單位之一,該校服裝學院積極推進大賽進程,包括進行海報制作與推廣,積極宣傳大賽主題“綠色制造、綠色低碳、綠色消費”,鼓勵相關院校學生和企業積極參與綠色纖維產品的創意設計,推動“綠宇基金—走進校園、企業”。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服裝學院黨委書記袁蓉介紹,大賽前期通過了“前期宣傳、作品征集、微信推廣”幾個環節。目前,大賽已宣傳到位的院校有北京服裝學院、香港理工大學、東華大學、意大利新米蘭美術學院、蘇州大學、中國美院、上海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安徽師范大學、西南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日本文華學園、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清華美院、臺灣實踐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東北師范大學以及安徽師范大學等。大賽采取“自愿參賽、遴選推薦”的原則,截止到2017年1月18日,已經征集到的設計稿件共25份。
據介紹,3月15日~3月17日舉辦的“2017年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期間,該大賽的參賽作品將舉行最終評審、頒獎。大賽最終將評出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5名,還將評出單項獎5名,包括最佳創意獎、最具市場潛力獎、最佳工藝獎、最佳視覺獎、最具網絡人氣獎。同時,還將評出效果圖優秀獎60名、優秀指導老師獎3名、優秀組織者獎10名。大賽的作品還將在現場進行靜態展出。
綠宇基金促進化纖業“綠色發展”
推動“綠宇基金—走進校園、企業”是該大賽的一項重要內容。2月25日,主辦方組織大賽部分選手和相關老師實地參觀了綠色纖維生產龍頭企業。
師生們一行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古纖道滌綸工業絲公司的展廳和生產車間(與綠宇環保同屬一個大集團),同時參觀了綠宇環保公司的生產車間,了解了再生聚酯切片和再生聚酯滌綸絲的生產工藝流程。
實地參觀結束后,綠宇環保公司相關負責人與師生們一行進行了座談。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王玉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服裝學院黨委書記袁蓉、浙江綠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朔等嘉賓參加了座談會。
王玉萍在座談會上介紹了我國化纖行業當前實施“綠色發展”的重要意義和綠宇基金的相關情況,并對綠宇環保公司致力于廢舊紡織品循環再生體系建設給予了高度肯定。
王玉萍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鼓勵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發展基金。
《中國制造2025》也指出,堅持“綠色發展”的基本方針;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推進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強化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
三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求到2020年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3.5億噸,并加快廢有色金屬、廢舊紡織品等八大領域的回收利用建設,并支持符合條件的再生資源企業通過上市等多渠道籌措資金,目前我國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量為2.46億噸,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化纖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中指出,積極推進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推進再生循環體系建設,建立與發展廢舊紡織品、廢棄聚酯瓶等資源回收和產品梯度循環利用體系,建立高水平循環再利用體系。
綠宇基金于2016年3月15日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和浙江綠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旨在應對我國化纖工業面臨的能源和環境挑戰,引導行業走“綠色低碳、再生循環”發展之路,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推進我國建設化纖強國的目標。
“組織參加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綠宇基金-走進高校‘綠色纖維產品創意設計大賽’的部分選手來綠宇環保公司實地參觀考察,是為了讓參賽選手更深入地了解綠色纖維的生產制造全流程,以及廢舊紡織品的回收體系,并對我國綠色纖維生產企業的發展水平有切身感受,以便在今后的設計中更好地運用綠色纖維。”王玉萍說道。
張朔在座談會上就“綠宇基金”設立的背景和意義進行了深入介紹。他指出,一方面,我國滌綸長絲的產量約為4000萬噸/年,整條聚酯纖維產業鏈生產的廢料約為350萬噸/年。另一方面,我國人均纖維消費量約為20公斤/年,我國每年廢棄的紡織品約為2000萬噸。對于紡絲、面料織造和服裝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和大量的廢舊紡織品,如果沒有合理的回收再利用體系,將對資源形成巨大浪費,而如果能對這些廢棄物實現綜合、高效利用,就可以大大改變原料來源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
綠宇基金的作用,一是鼓勵和引導對行業綠色發展具有前瞻性和深遠影響的基礎性研究,二是鼓勵和引導綠色制造工程前沿技術研究,三是推動綠色制造相關評估體系和信息平臺建設等。
綠宇基金主要通過3項活動來搭建平臺:一是組織綠色化纖金鑰匙獎,重點表彰和獎勵每年度在原料選擇、工藝路線、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實現綠色化,推動行業綠色低碳、再生循環科技進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二是資助相關機構、院校聯合企業進行綠色制造纖維材料工程前沿技術研究。三是搭建平臺,推動以綠色發展和環境保護為主題的會議論壇及公益活動,廣泛傳播綠色發展和綠色消費理念。
綠宇基金在2016年3月啟動伊始,組織了“綠色化纖金鑰匙獎”表彰活動,評選出首屆“綠色化纖金鑰匙獎”獲獎單位和個人,并進行了表彰。2016年5月,基金啟動了2016年“綠色制造纖維材料工程前沿技術研究”支持課題征集工作,并編制課題指南,每年甄選1~3項對行業綠色發展具有前瞻性和長遠影響的基礎性課題研究,并給予資金支持。2016年11月,啟動“北京公交系統廢舊工裝循環綜合利用工程”。北京公交系統對廢舊工裝進行登記造冊和整理集中,統一交由浙江綠宇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運往紹興工廠進行循環再利用,預計夏季和冬季接收的公交系統廢舊工裝40萬件,折合約130噸,為打通職業裝乃至廢舊紡織品產業鏈的閉環回收利用奠定了基礎。此次舉辦的“綠色纖維產品創意設計大賽”,是該基金成立后開展的又一項重要工作。
“目前,我國面臨的環保壓力越來越大,對資源的回收再利用體系的建立迫在眉睫。設立綠宇基金的初衷,是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科研人員和公司加入,共同推進建立與發展廢舊紡織品等資源的回收和循環利用體系。”張朔說道。
綠宇環保致力于循環再生事業發展
綠宇環保公司是“綠宇基金”的發起企業,是我國循環再生纖維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
綠宇環保公司從創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再生資源的綜合開發、處理及應用。公司提出的“全循環綠色纖維”概念,從源頭到末端設計低能耗、低排放的工業化生產體系,實現紡織纖維從搖籃到搖籃的多級多次閉合循環,與“綠色纖維”的理念高度契合。2016年3月,公司成為首批獲得“綠色纖維”認證的企業之一。公司生產的循環再生聚酯切片廣泛應用于滌綸長絲、滌綸短纖、無紡布、地毯紗等領域,生產的再生滌綸絲產品包括再生POY、再生DTY等。
張朔指出:“我們當初建立綠宇環保,是希望用負責任的方法對紡織廢料進行回收再利用,在這個過程中做到不污染環境,同時進行高質化回收。公司最早使用的一批設備都是先進的進口設備,他們雖然看起來其貌不揚,但是功能非常強大。把廢料送進設備后,無機和有機的雜質都能清除干凈,生產出高質量的聚酯切片。剛開始做的時候,我們便感覺到這個行業的發展空間很大。后來,公司對設備進行了國產化改造,應用的范圍更廣,對原料的要求更低,可以用更多的、不同種類的材料進行生產。而在經營過程中我們逐步發現,這不僅是一種商業行為,而且只要技術足夠進步,更具有社會效應。”
張朔介紹,從2015年開始,公司投入很大精力研發化學法回收技術,目前可以對純滌綸以及含雜質在5%以內的滌綸廢舊紡織品進行回收。在公司新的生產廠區,用化學法生產再生聚酯滌綸絲的能力為10萬噸/年,每天大約能消化300噸的廢料。同時,公司用物理法生產的再生聚酯滌綸切片的產能為12萬噸/年。
目前,綠宇環保公司使用的主要原料為工業生產中的廢料,但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進步,下一步,公司使用原料的范圍將向消費后的廢舊紡織品回收領域拓展,具體拓展思路包含兩個方向。
一是與工裝企業展開合作。職業裝的標準化程度較高,包括校服、軍服等,里面的成分通常比較清楚。由于職業裝自身的特點,產品往往無法捐贈給別人穿,即便有機關團體對職業裝進行回收,收回來也都是堆在倉庫里。國內目前有很多職業裝生產企業,他們本身的生產量很大,但是對于職業裝直接回收也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綠宇環保公司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之一,是與職業裝生產企業開展“生產者責任延伸”,使他們不但生產職業裝,而且可以回收職業裝。
二是與家紡企業展開合作。家紡類部分產品體積大,比如被芯一般不可能捐贈給別人,但是總有淘汰的一天,因此也可以通過生產者責任延伸方式解決其回收問題。
“綠宇環保公司接下來要做的,一是盡最大努力提升技術,回收成分更復雜的廢舊紡織品,二是設法建立行之有效的回收渠道,使退下來的紡織品不是進入垃圾桶,而是進入回收體系,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人知道資源再生、紡織行業再生循環發展的重要性。常言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我們也相信,未來終將可以改變紡織化纖行業原料環節的發展模式。我們也希望,今后服裝設計師的作品中可以更多地融入對環境的責任,更多地運用循環再生纖維,大家共同來推動循環再生事業的發展。”張朔這樣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