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打開服裝品牌價值提升新空間
3月15日~17日,2017年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展會開幕首日,受到業界高度關注的“中國纖維流行趨勢2017/2018年發布會”將盛大舉行。
這將是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第六屆發布。過去5年間,該活動不止為化纖行業搭建起一個公共平臺,推介了一批優秀的纖維企業和創新產品,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纖維品牌建設推進體系,提升了“中國纖維”品牌的整體影響力,還受到面料、服裝、家紡、產業用等下游行業的廣泛關注,為我國紡織工業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實現產業鏈上下游集成創新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中國紡織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他就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活動對于服裝業的相關促進作用、從纖維源頭入手對服裝品牌價值創新的意義等話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
我國目前正處于建設紡織強國的關鍵階段。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指出,建設紡織強國并非指某一個環節強,而是指從機械裝備、纖維、紡紗、織造到終端的全產業鏈體系都要強。化纖行業以前比較注重生產和規模,但目前我國紡織工業整體朝著綠色、科技、時尚的方向轉型升級,這種升級應從纖維源頭抓起。
在這一背景下,陳大鵬表示,“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活動的連續舉辦具有多重意義。服裝品牌未來應該加強與上游纖維企業的對接,深入探索聯合開發,這是產業鏈上下游實現集成創新的重要體現。
發布對服裝業發展有多重意義
無論是服裝、家紡還是產業用行業,發展的源頭都是纖維,但纖維企業應該研發、生產哪種纖維?
陳大鵬指出,這并不是由纖維企業自己拍腦袋決定的,而是應該從終端行業的消費趨勢、功能性需求、消費者生活方式的變化等方面去考慮和研究。因此,“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活動的意義首先體現在,從纖維源頭站到終端看待纖維的開發和趨勢引領,使纖維企業在研發和生產環節就開始思考終端消費需求的變化,這為終端產品的開發帶來了無窮的想象空間。
陳大鵬還指出,服裝企業以前接觸的供應商大多是面料織造、生產加工等企業,與上游纖維企業的對接做得不夠。過去5年,“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集合了國內一大批優秀的、有創新能力的化纖企業參與,通過活動的持續引領,不僅打造了纖維品牌,還促進了纖維與服裝企業進行上下游協同創新。
“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不僅注重展示纖維產品的功能和風格,還大力推廣綠色纖維。同時,中國化纖協會也正在打造“綠色纖維”認證體系。對此,陳大鵬表示,這都將對服裝行業的綠色發展形成重要支撐。
他指出,“十三五”期間,綠色制造是我國紡織全行業的發展重點,貫穿原料、生產過程、終端制品廢棄后的回收處理等多方面。而服裝業的綠色發展應該是集成綠色,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一是生產環節。在服裝加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天然氣、電,今后要研究如何通過運用先進技術節省能源。
二是產品環節。從產品風格角度看,一些特別的產品或工藝涉及綠色環保,如牛仔服染色需要運用染料,免燙工藝需要運用助劑。
三是概念方面,也是效率問題。服裝業的綠色發展還包含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實現綠色設計。綠色設計并非指設計過程的綠色,而是指產品的設計開發能否真正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能否有效配合企業自身的供應鏈系統。簡單地說,如果企業設計生產出的產品形成大量庫存,那將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巨大浪費。
服裝產業當前的發展需要解決兩個“悖論”。一方面,要解決發展動力問題。行業發展需要大家去消費,沒有市場和消費行業就無從發展。另一方面,要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這并非指不去生產,而是要通過設計、研發、創意等新手段吸引消費者更多地購買服裝。同時,在消費過程中要減少浪費,環境友好,可循環。下一步,服裝產業要努力去尋求這兩個點之間的平衡。
四是消費價值觀和消費理念。一件服裝產品擺在消費者面前,其設計理念、功能性等多方面是否能符合他們的特定價值觀和心理需求,也是服裝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體現。未來這一點會越來越重要,過度的設計和包裝預計都將被消費者拋棄。
結合這幾個方面,陳大鵬進一步指出,在產品環節,使用綠色纖維對于服裝產品綠色發展的可發揮空間很大。比如,在牛仔服生產中,今后如果從纖維環節就能達到想要的著色效果,或者更多地通過中間環節織物結構的變化就能達到更平整、筆挺的效果,將對服裝產品綠色發展大有促進。
同時,加大運用可循環再生的綠色纖維,也是服裝品牌體現綠色價值觀、實現新突破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使用循環可再生纖維生產的服裝,比普通服裝產品的售價高出不少。雖然中國消費者對這類可再生服裝的接受仍需一個過程,但這是服裝品牌體現綠色價值觀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陳大鵬說道。
纖維是服裝價值創新的突破口
目前正值我國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服裝品牌如何實現價值提升至關重要。在這方面,從纖維源頭入手探索創新,是一條重要思路。
對此,陳大鵬強調,無論市場環境、商業模式、技術手段如何變化,產品開發始終是服裝品牌發展的第一要素。當然,在新的競爭階段,也必須重視技術進步帶給行業的革新,即便再好的產品也需技術和模式的創新支撐。
而一件服裝產品的屬性,包括功能、風格、價值觀等多個層面。其中,功能排在第一位,其次是風格。過去較長一段時期內,服裝設計師、品牌商對于產品的創新,更多地是從對國際流行趨勢的把握、流行色的運用、款式的變化、品牌理念和文化的表達等要素去突破。今后,隨著消費者消費理念的提升,他們對于服裝產品的功能性需求將會越來越突出,如登山服、戶外服、特種需要服等。
那么,服裝的功能性如何體現?陳大鵬指出通常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作為原料的纖維本身具有某種特殊功能,如抗菌、發熱、涼感等。二是通過織物結構的變化形成某種功能。三是通過后整理手段。而且,這幾方面也會直接影響服裝的表現風格。因此,未來從纖維源頭入手,通過對多種創新的差別化、功能性纖維的運用,賦予服裝更多的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功能性,并體現出某種風格,將成為服裝品牌提升價值的一個突破點。
最后,陳大鵬對“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今后的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希望發布活動越來越密切關注終端消費需求變化以及消費者生活方式改變對于纖維制品的新需求。同時,可以探索集合最優秀的一些龍頭企業,集成多方面資源去突破,打造出幾大類別中能充分展現‘中國纖維’綜合實力的企業品牌和纖維品牌,從而起到對整個化纖行業的領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