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口罩企業數量3年翻番 江蘇抽檢六成不合格
在“談霾色變”的當下,防霾口罩儼然成為市民出行的必備品。
據新華網報道,目前我國有近千家口罩生產企業,而在2013年之前,這一數字是500家。在生產企業數量激增的同時,口罩的質量問題卻不容樂觀,根據江蘇省質監局日前發布的數據,在160批次的口罩中,監測發現99批次存在質量問題。
生產企業翻番
隨著霧霾問題日漸受到關注,越來越多的人在霧霾天出門時佩戴防霾口罩,防護口罩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因而,民用口罩產業也涌進了一大批生產企業。
據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統計,中國各類防護口罩每年需求量在8億只左右。按其口罩用途分工業防護口罩、醫用衛生口罩和民用口罩三大類。其中民用口罩年需求量在2億只左右,占需求量的25%。
據新華網報道,2013年之前,中國生產口罩的企業約有500家左右,目前增長到近1000家,預計每年生產各防護類口罩約6億只左右。
產業經濟觀察者梁振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防霾口罩市場很火爆,訂單需求量很大,因此,生產防霾口罩的企業越來越多。但是不同的口罩價格相差很大,質量也是良莠不齊。
2016年11月1日,我國首個民用防護口罩國家標準GB/T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正式實施。其中,標準對細顆粒物(PM2.5)的防護效果和佩戴的安全性能做了明確規定。
根據規定,口罩佩戴后能將吸入的PM2.5濃度降至75微克每立方米以下,使過濾后吸入體內的空氣質量達到良及以上水平,這才算是合格的防護性口罩,且按效果分為D級、C級、B級、A級四級。此外,新標準對唿吸阻力有了新的規定,吸氣阻力≤175pa,唿氣阻力≤145pa,新標準中將檢測泄漏率變成檢測防護效果。
梁振鵬向記者表示,這個標準只能說對市場有一定的借鑒和規范,但是如果說要終止這個市場的混亂局面不太可能。“而且以現在的科技來說,很難有口罩讓人帶上后唿吸暢通,且各方面不受影響又能夠防霧霾。所以說,防霾口罩的標準也是基于科技的進步和發展而不斷提升,產品的國家標準還是會不斷的修訂。”
產品問題發現率高達六成
廠商涌入的同時,也導致了市場的無序競爭。面對五花八門的口罩,大多數消費者往往無從選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網購網站上看到各種標榜著“防霾”、“可過濾PM2.5顆粒”、“PM2.5去除率高達99%以上”的口罩,價格不一,功能各異。
近日,江蘇省質監局發布2016年口罩產品風險監測質量分析報告,報告顯示,市面上的口罩問題發現率高企。
目前市面上的口罩主要產地集中在江蘇、廣東、上海、安徽、湖北等省市,本次質量風險監測的產品為標稱有防霧霾、防顆粒物、防PM2.5等功能性口罩,參照各企業產品明示標注的執行標準和相關方法標準,對口罩的過濾效率、唿吸阻力、泄漏性、PH值、甲醛含量、微生物等主要指標進行了檢驗。
本次風險監測共采集樣品160批次,監測發現99批次口罩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問題發現率為61.9%,其中江蘇省生產企業抽查20批次,有14批次存在問題,問題發現率為70%。
從產品價格分布看,10元以下的產品問題發現88批次,問題發現率為79.3%,10~30元區間的產品問題發現11批次,而30元以上的產品未發現問題。
梁振鵬建議,在選擇口罩時,不要選擇太便宜的,并且最好選擇一些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