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飾大變革 皮革成為新風口
近年,隨著汽車消費結構趨向年輕化,除了外觀和動力配置外,內飾一直是車企競爭的重點,個性化、人性化、舒適性、安全性日漸突出并不斷提升。尤其是自動駕駛熱潮推進下,更賦予了未來汽車內飾更多的想象空間。
松下自動駕駛概念車內飾
豐田 Concept-i 概念車內飾
延鋒未來內飾的展示車“ID16”
……
皮革,作為汽車內飾中常用的包覆材料和重要品質象征,數字化的涉入和升級,使其超越原有的材料屬性,在這場變革中不斷刷新著價值鏈的存在。在年初的一次技術研討中,一位車企負責人曾表示,“對于大多數汽車制造商來說,現在皮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像是一種戰略杠桿,可以創造和提升更多的產品價值,并帶來利潤。”
皮革引發的價值鏈上
利益與挑戰并存
在汽車上,皮革被賦予高端豪華的意蘊,目前已成為主流趨勢被應用于座椅、方向盤、換檔旋鈕、門飾、儀表板、遮陽板、頭枕等汽車內飾部件上。隨著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 SUV 車型的迅猛增長,直接引發了更多皮革在汽車內飾當中的使用。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汽車年用皮革量為44.7萬平方米,占皮革使用量的16.25%;而到2020年將達68.75萬平方米,占比升至25%。
除了應用上的增多外,上述中汽車內部設計理念、應用功能等方面地不斷革新也給皮革的設計應用等帶來較多的空間和價值創造。如果在皮革設計、裁剪、制作工藝等方面能快速靈活地響應和滿足現代汽車內飾設計所不斷衍生的各類要求,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疑增加了獲勝砝碼。
然當皮革被進一步應用以及創造更大價值之時,同樣面臨諸多挑戰:除了因內飾功能升級、客戶需求多樣化而導致制作工藝更加復雜外,質量上亦被要求更加可靠、成本更加低廉、開發及交付時間進一步縮短。這也即是說在由皮革引發的價值鏈上,利益與挑戰并存。
據了解,目前皮革在開發設計及加工過程中,所采用的工具及方案相對還較為傳統。例如在裁剪上,目前汽車皮革裁剪并不是由內飾供應商來負責的,而主要是由制革廠完成的。然不少制革廠目前多使用的是模具沖壓工藝,簡單來說就是根據需求制作一個模具,模具合格后再進行皮革的沖壓裁剪。這就意味著每個新的生產要求都需做一套全新的模具,靈活性上大打折扣,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同時會造成非常多的皮革材料的浪費。此外,在裁剪過程中,目前還有不少制造商或皮革廠還在采用手工裁剪模式,一方面效率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再熟練的技工誤差率還是會存在。因此這種“慢工出細活”的作業方式顯然已跟不上市場快速發展需求。
數字化
是保持皮革價值創造的關鍵
而在“工業4.0”不斷推進和智能制造逐步成為大勢所趨的大背景下,數字化、自動化水平不斷提升,皮革設計、裁剪、生產工藝等方面亦面臨數字化轉變和升級。
據汽車內飾設計、開發及剪裁整合解決方案供應商——力克所提供的數據顯示:2000年,通過數字化裁剪的汽車座椅面料占比僅10%,而在2015年,這一比例快速提升至80%。不過據調查,皮革的數字化裁剪目前應用較少,而這也意味著這一領域存在較大空間,目前大的座椅內飾供應商及部分車企開始對數字化表現較大興趣,數字化使皮革在汽車應用中的價值創造進一步增強。
一位全球領先內飾供應商負責人在對外演講時曾表示,“作為一個靈活的供應商,我們可以更容易贏得合同。憑借我們現在采用的數字化面料裁剪解決方案,我們能夠輕松應對20年前所沒有的所有不同選擇。 ”
而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推進進程中,各種數字化的高科技逐步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汽車行業,數字化工廠已經有了很多成功的樣板工廠,作為汽車零部件行業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汽車內飾行業的皮革裁剪數字化的進程也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將會迎來一個非常重大的變革。
而力克大中華區總裁 Andreas A.Kim 則指出:“從實踐來看,數字化的工藝可以實現更高的靈活度,同時幫助車企減少開發時間、降低生產成本,更快速的響應市場需求。我相信織物面料汽車座椅和內飾領域的數字化進程在未來5-10年間同樣能夠在包括皮革汽車內飾領域發生,皮革裁剪的自動化和數字化的進程將是中國汽車內飾行業要實現的一個最重要轉型。”
綜上所述,在汽車內飾發展過程中,皮革所帶來的利益和挑戰并存。從整個汽車內飾來看,或許皮革的屬性僅僅是一種表皮材料,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其所呈現的價值鏈潛力已然無法無視。無論是對于車企還是座椅內飾供應商,如要將這一材料的價值最大化,數字化的應用和升級已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