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業振興之路怎么走?紡織人不應只賺辛苦錢
前日,本公號推出《你眼里的紡織業是什么樣?土累苦or高精尖?》(點擊閱讀原文)后,收到了很多讀者的留言,有人表示身在紡織行業感到驕傲,有人詢問中國紡織業是不是已經和國外沒有差距?
差距肯定是有的,而且這差距不僅存在于紡織行業,應該說普遍存在于中國制造業。連全國政協委員、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都在兩會上表示,中國制造業跟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差距存在于平均值,紡織行業整體水平或者說平均水平距離國外有差距,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還有一批走高精尖路線的先進企業,而且在他們的帶動下,紡織行業整體的發展步伐在不斷加快。
越受沖擊,越要掙脫牢籠
可以說,作為傳統產業,以及重要出口產業,當世界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紡織行業受到的沖擊自然很大。一方面,制造精度很大程度上不如德國、意大利等國;另一方面,制造成本又高于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國。
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的日子讓中國的紡織服裝產業沒有一絲喘息的機會。
正如全國人大代表、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德康所說:“以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這幾年來過得很不輕松,特別是傳統的紡織服裝行業,發展質量不高,效益不好,產品大多在中低端水平上,賺的都是辛苦錢。現在歐美發達國家在大力推動制造業復興,搶占制造業高端,東南亞國家則以更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承接產業轉移,我國制造業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他還表示,近年來,隨著新經濟及新興產業的興起,紡織服裝產業和IT、通訊、家電等行業相比,我們的步子變慢了,我們的發展遲緩了,和華為、格力等優秀企業相比,我們的差距拉大了。這幾年行業整體都面臨著成本上升、產能過剩、品牌競爭力下降等問題,市場競爭形勢嚴峻。
也正是因此,當紡織服裝代表聽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振興實體經濟時都是無比激動,紡織行業的努力需要這樣的鼓舞與信心。
實業振興之路有幾條?
實業振興之路有幾條?
對于這個問題,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尋找答案。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包括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當務之急是加快轉型升級。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具體內容包括: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強調了打造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平臺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面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技術研發和轉化,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應用,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推進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入實施工業強基、重大裝備專項工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中國制造向中高端邁進。完善制造強國建設政策體系,以多種方式支持技術改造,促進傳統產業煥發新的蓬勃生機。全面提升質量水平。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等。
實業振興之路無外乎2個新、2個“zhi”:
新技術、新產業、智能化、質量硬。
這些也正是紡織行業在不斷實踐的內容。《你眼里的紡織業是什么樣?土累苦or高精尖?》只是展示了一部分紡織企業的高精尖技術。
具體到產品層面,每年,紡織行業的新技術層出不窮。
你一定知道很多戶外服裝具有防潑水功能,但能反彈水珠的面料你見過嗎?可使體感溫度提高3~5攝氏度的蓄熱升溫里料等技術都已不在話下。
如果這些細枝末節的改變不能讓你震撼,那么你一定聽說過青島紅領集團有限公司。這個年銷售幾十億元的服裝企業竟引來海爾、聯想、阿里巴巴等巨頭紛紛參觀,據悉,過去3年,有超過30000家企業的負責人來這里參觀學習。紅領締造的傳奇正是用信息化手段解決定制西服大規模生產的難題。
定制與規模生產本來是個矛盾體,而紅領就是想把個性化定制普及到大眾中去。最終,其利用積累的大數據打造成男士正裝定制領域的大型供應商平臺RCMTM(Redcollar made to measure,紅領西服個性化定制)。顧客只需要通過5分鐘的量體,上傳19個部位的數據,再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面料、花型、刺繡等幾十項細節,就能下單。如果顧客自己也難以確定細節,系統還可根據大數據分析自動匹配。而后方生產工人則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生產,自此一件獨一無二的服裝制成。
要說明的是,這家聲名鵲起的企業已于年前申請注銷,新公司叫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今后“紅領”將只作為酷特(Cotte)個性化定制平臺旗下的其中一個產品品牌出現。簡單的名稱變化,反映出的卻是這家公司DNA的改造,它從一家服裝制造企業切切實實變成了網絡科技企業。
紡織行業不缺乏創新的能力,我們在新產業方面也正在奔跑。紡織行業的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正在為國防軍工、航空航天、鐵路交通等領域提供重要支撐。而目前最火的新材無疑是石墨烯,它為紡織品智能化帶來了無限可能。
恒利寶納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羅振揚表示,尼龍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合成纖維之一,采用傳統的改性方法已經不能再滿足人們的需求。石墨烯的出現,為開發高強度尼龍纖維提供了一條新思路。用石墨烯來改性尼龍,可使其具有優良的力學、抗菌、阻燃和抗靜電性能。
石墨烯復合尼龍廣泛應用在無紡布、針織用品及軍事領域。如抗菌PM2.5口罩、濕巾、尿不濕,抗菌襪子、消防服、防護服以及防切割手套,陸軍迷彩服、海軍陸戰隊迷彩服、坦克兵迷彩服以及空軍飛行員的飛行服。
香港理工大學教授陶肖明表示,在智能紡織光電技術領域大有可為。由于具有獨特的結構,石墨烯在智能紡織結構的光、電、儲能、傳感器等多方面都表現出優異的性能和應用前景。
除了兩新、兩“zhi”,也許還有一條重要途徑也能改變企業和行業的命運。
交高昂學費只為學得更精
就在兩會召開期間,深圳歌力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以7900萬元購買復星長歌持有前海上林的16%的股份。通過本次交易,歌力思間接取得法國品牌IRO的控股權。據悉,IRO定位于輕奢領域,主要產品為時尚女裝,品質卓越,其年銷售額約為6000萬歐元。
目前,歌力思除自有品牌“ELLASSAY”和“WITHSONG”外,還有上市后陸續收購的德國品牌“Laurèl”、美國品牌“EdHardy”,以及此次的法國品牌IRO。
未來歌力思的業績是否會迎來較大增長,我們不敢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它離“中國高級時裝集團”又進了一步。
有人表示,收購品牌并不能說明中國紡織行業的制造能力提高了,只是我們離國際市場更近了,或者說國際品牌離中國市場更近了。全國人大代表、如意集團董事局主席邱亞夫在一次研討會上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好地闡釋了這個問題。他說:“花100億元買國外品牌就是為了讓他們教我們怎么玩。以前,這些品牌的核心東西不讓我們學、不讓我們看,那好,我們通過收購來解決。”
也正如邱亞夫所說,山東如意在海外并購方面也是一次又一次讓世界刮目。兩會開幕前幾日,山東如意集團以1.17億美元收購英國百年品牌Aquascutum(雅格獅丹)。該品牌創立于1851年,擁有160余年發展歷史,與Burberry等品牌齊名。2016年,如意13億歐元收購法國時裝集團SMCP,此前,該集團還相繼收購了澳大利亞最大棉花農場、德國男裝企業和印度毛紡企業等(點擊閱讀:山東如意科技集團收購SMCP終成定局)。
兩會筆記
今天,關于跨境投資的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從金融改革層面做了一些解讀。
他表示:“中國對外投資總體來說還是一個比較新興的事物。支持鼓勵企業‘走出去’,特別是對于能夠更好地進行國際合作,有助于發展我國的出口,有助于提高產品質量、有助于研發、有助于互利共贏的,還是要繼續鼓勵,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有一些過熱情緒,有一些跟風,也有一些動機不良的,對這種現象進行一定管理也是正常的。外界對外匯管理有一些議論,有一些也不準。一些議論涉及到外商企業利潤匯出,借債的還本付息,這實際都是經常項目。中國1996年就開始承諾經常項目是可兌換的,是沒有限制的。但是,企業也有義務進行國際收支申報,國際收支還要有統計,這都是需要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