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中美貿易開戰 臺灣企業赴美投資建廠
大陸是臺灣最大的出口之地,占出口總額的26%,美國是第三大出口國,占12%。微軟、杜邦、康奈3M和IBM等美國企業都在臺灣有研發、辦公室或廠房設備等投資。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中國研究院主任曾銳生表示,如果中美爆發貿易戰將會“傷害到臺灣,因為臺灣科技導向的消費電子產業連結到中國產業,是全球價值鏈一部分”。
面對有可能遭受到的損失,臺灣廠商開始著手在美國建廠。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承諾在美國投資70億美元并優先考慮在賓州建廠,而該州正是協助川普(特朗普)勝選總統的制造業沒落“鐵銹帶”大州。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表示,如果有必要,準備把美國的生產線擴大“三至五倍”,和碩是iPhone代工組裝廠之一。
廣達電腦也計劃在未來三年將美國田納西州和加州的服務器組裝廠的設備、產量和員工數提高一倍。廣達是世界最大筆記本電腦制造商,也是戴爾、Google和臉書服務器的供應商。
臺灣紡織業和鞋業制造商也已經開始把工廠從中國轉移到越南、孟加拉和印度等其它國家。而服飾業的宏遠興業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工廠預計在三月啟動生產。
供應耐克、Under Armour等品牌的紡織大廠儒鴻去年底關閉了在大陸的廠房,未來投資以臺灣、越南為主,公司表示,如果川普政府提供優惠條件,也會考慮在美國設織布廠。
美國總統川普在競選中曾經表示,他一旦當選將把中共列為匯率操縱國,并對從大陸進口的商品征收35%的關稅。川普2月23日提到,他對中共操縱本幣匯率的認定沒有“退縮”。
業界紛紛擔心中美兩國會爆發貿易戰,有分析認為,一旦中美雙方展開貿易戰,中共勝算不大。
根據研究公司“地緣政治未來”(Geopolitical Futures, GPF)發表的分析報告,如果中美真的發生貿易戰爭,美國雖然在戰爭初始會遭受損失,但最終將占上風。報告說:“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的沖擊,大于北京報復措施對美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