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風,乍暖OR還寒?
伴著麗日暖陽的到來,好消息從縫機市場傳來。經過近期對行業數十家大中小型整機和零部件骨干生產企業情況的了解,三年來持續低迷的縫制機械市場迎來了向好跡象。
市場春意盎然
與前幾年市場低迷時截然不同的是,原來許多縫制機械企業趕上長假總會給員工延長幾天假期,今年春節期間,在“訂單多、工期緊、任務重”的大形勢下,大多數企業在大年初六、初八就早早開門營業了,有的初四就開工生產。據許多企業負責人介紹,自去年10月份以來,整機生產企業訂單量不斷上漲,工廠車間加班加點,縫制機械行業出現了過年、加班不停工的繁忙景象。
從調查來看,旺銷產品并不是集中在某一類產品,平、包、繃、特種機;各品類零件產品普遍旺銷。經銷商們紛紛跑到廠家來催貨,心急的還跑到車間盯著打包發貨。安徽一家經銷商表示,“我年初就下了訂單,打了全款,但是都3月初了還沒有拿到貨,客戶催要設備的電話每天都要接好多個”。
那么,二、三月份的市場興旺是不是旺季帶來的翹尾影響呢?據各企業負責人介紹,2017年一季度產銷量普遍上漲,有的達到50%以上,如德鷹等企業的訂單已排到五六月份。
美機公司一位售后技師這樣說,“每天接到電話100多個,都是安裝模板機的,晚上不是在服裝廠加班,就是在趕路。”這位張師傅剛從河南周口某服裝廠調試完機器,還要趕著去山東陽谷裝機。
探尋火爆之源
有許多員工說,今年有些同2010年和2013年一樣,生意火爆,到處缺貨。探究原因,從國家經濟層面來看,首先是制造業保持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2月份PMI為51.6%,市場需求繼續回升,生產趨于活躍,國內外需求有所改善,進出口繼續回穩向好。
其次,原材料購進價格持續攀升。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連續5個月位于60.0%以上的高位區間,價格傳導效應開始顯現,出廠價格指數也連續7個月擴張。其中,螺紋鋼、線材、角鋼價格2月份漲幅均超過5%。另外,自3月1日起國家正式取消對節能電機的補貼。這些縫機漲價因素的疊加促進了需求的暴發。
再次,下游用戶下單早。寶盈公司總經理王俊玲介紹,今年服裝行業“上帝”們的動作都很早,“從初八到現在,我們的老客戶就不間斷地紛紛上門來挑產品、下訂單。
服裝廠缺工現象導致企業對自動化設備需求劇增。“招工難”導致很多服裝大企業趕去江西、四川、云南招工,工人不僅工資上漲到1.5-2倍,還有數千元的返廠補貼,出現“服裝廠到處搶工人”的現象。同時,通過近幾年的推廣,客戶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改變,選用自動化設備的用戶呈上漲趨勢,市場上自動化縫制設備銷量普增。
市場反彈另一因素在于連續兩年多的行業低位運行,市場持續低迷,需求減弱,縫企開工情況不樂觀,產能不飽和,人工減員,同時企業自發進行一系列去庫存行為。至2016年10月份起,在一系列因素的刺激下,市場規律性反彈,企業加大生產應對市場需求增加。
最重要的是,縫機行業新動能持續發力,企業對未來發展信心持續增強。湖南凱斯機械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徐家安表示,“年前我們預訂了10臺預加工中心,其中5臺臥式加工中心、5臺立式加工中心,現在已經到位投入生產!”
此外,隨著縫機產品的供不應求,有些零件也出現了缺貨、斷貨現象,還有經銷商到車間盯著提貨拿貨,但縫機企業規范價格競爭、嚴把質量關的意識依舊不能松懈。
青縣朱氏縫紉機件制造廠的總經理許雯穎是個文弱女子,說出的話卻很硬朗:“順豐上市告訴我們,不是便宜才有市場。做好企業、做好產品一定不是靠犧牲利潤,而是靠提高產品自身競爭力和服務!2017我們不拼價格,我們要拼品牌、拼服務、拼質量、拼售后!”
分析
不確定因素依舊存在,理性謹慎對待此輪回暖
綜合各方因素而言,在國家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工業增長新舊動能轉換,紡織服裝等下游行業對智能、高效縫制設備、縫制單元等高端裝備需求保持較高增長之下,行業發展的支撐能力逐漸增強,此次市場反彈受多方因素影響,并在一段時間內有所持續。但尚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因素,需要企業謹慎對待。
首先,經過2016年“去庫存”等宏觀政策的強勢風暴,加之國內需求的持續低迷,很小的需求波動,就可能帶來整條產業鏈的強震。客觀的說,需求爆發與產能低速運行之間的矛盾,是導致本輪市場行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隨著生產企業對行業行情的分析和判斷越來越趨于理性。當市場供不應求的時候,企業決策者不想去盲目的擴大產能;另一方面,從客觀上,人員短時間難以補充也難以實現產能的快速擴充;再者,原材料成本的價格波動,讓企業希望維持平穩、可控的生產節奏。
第三,下游服裝等行業,招工難、人工貴的趨勢持續發酵,帶動了縫機產品從單人單機向著自動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快速升級。但是本輪行情,不僅自動化設備火爆,常規機種也同樣供不應求。雖然很大部分常規機種流向是國際市場中的欠發達地區的需求,但是這一趨勢能持續多久,市場還有多大的空間存量,需要提前預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