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年之初本土服裝零售呈現結構性弱復蘇,中高端品牌表現積極!
來自中華商業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7年1-2月份,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累計增長2.2%,增速高于上年同期7.8個百分點,也是自2016年以來僅低于上年12月份的第二高月度增速水平。
從各主要品類商品銷售增速情況來看:服裝類零售額同比下降1.3%,但降幅相比上年同期收窄了4.2個百分點。東方證券分析師施紅梅認為,從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2月社會零售品總額同比數據看,服裝零售略低于預期,黃金珠寶和化妝品零售相對較好,顯示服飾行業的整體復蘇還未得進一步的確認,目前看以中高端品牌為主的結構性弱復蘇特征較為明顯。分析來看,2017年全年紡服行業基本面將呈現筑底或結構性弱復蘇態勢,具有特色的中高端服飾和配飾品牌相對表現會更好些。
施紅梅認為,隨著國際競爭者的不斷加入,國內品牌服飾市場呈現出一二線城市海外品牌強者愈強,三四線城市本土品牌不斷優勝劣汰的格局,其中在設計時尚感方面本身就具備優勢的歐美品牌(典型如 ZARA、H&M 等)以及在裁剪方面更為貼合亞洲人身形的日韓品牌(典型如優衣庫、衣戀集團)最為典型。近幾年來,在主力客群代際切換與不進則退的市場競爭推動下,實際上越來越多的本土品牌在產品設計、品牌調性、終端門店陳列、品牌營銷上大下功夫,其逐步提升的設計水平與產品時尚度以及逐漸提高的性價比正在潛移默地的吸引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的注意力,考慮到這一代年輕群體更獨立自主的消費觀念(對海外品牌不再盲目,對本土品牌不再偏見),由此來看,本土品牌在設計水平、品牌調性、產品性價比等方面“質”的提升,有機會獲得越來越多年輕客群的認可,最終將體現在消費者的回歸與銷量的逐漸攀升。
業內人士也談到,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的需求日趨個性化、多樣化,催生出了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發展的“新零售”模式。通過拓展“新零售”模式,電商和實體零售企業有望打通全渠道、實現優勢互補,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同時有助于擴大業務規模。此外,近期高端消費市場逐漸回暖,此類服裝品牌有望迎來更多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