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機企業的發展方向在哪?5大類設備的趨勢都在這里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制定計劃的好時機。為了全面了解紡機企業的實際運行情況,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分五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調研,通過走訪調查,實地考察企業發展狀況,了解紡機市場發展趨勢,掌握行業拓展方向,為2017年行業工作的展開和推進奠定扎實的基礎。《中國紡織報》記者采訪了各相關負責人,請他們結合調研情況和統計數據,分析和預測5大類紡機設備的市場特點和趨勢,也為紡機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紡紗設備:調整初見成效 市場整體向好
2月21日~23日,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顧平帶領紡紗調研組先后赴多家紡紗設備生產企業調研。分析此次調研了解的企業實際情況及相關統計數據,顧平認為,紡紗設備產品結構調整初見成效,隨著下游紡紗行業市場形勢回暖,今年紡紗設備整體市場形勢向好。
顧平介紹,從去年四季度開始紡紗設備銷售反彈,今年一季度整體呈現產銷兩旺的態勢。據統計,2016年梳棉機銷售約4900臺,同比增長17.54%;清梳聯銷售約300條線,與2015年基本持平,但梳棉機的配臺比明顯提高;并條機銷售約3600臺,同比增長20.24%,另據不完全統計其中配自調勻整裝置的銷售數量約1530臺,占總量的42.5%;精梳機銷售約1240臺,同比增長32.94%;粗紗機銷售1500多臺,同比下降7.35%;棉紡細紗機銷售約390萬錠,同比下降8.52%,其中長車(配集體落紗裝置)銷售262萬錠,同比增長15.09%,長車所占細紗機總量的比例為67.22%,同比提高了近14個百分點;帶集聚紡裝置的細紗機主機約148萬錠,占細紗機銷售總量的37.9%;集聚紡裝置共銷售530多萬錠,同比增加64.39%;轉杯紡紗機銷售約36萬頭,同比增長58.24%;自動絡筒機銷售約470多臺,與2015年基本持平。另據調查,截至2015年,國內渦流紡擁有量約13.5萬頭,2016年新增近2萬頭。
此外,根據此次春季調研結果來看,2017年一季度各類主機訂貨也呈現良好的增長勢頭,表明國內紡紗行業有初步復蘇的跡象。分析近年來紡紗機械市場特點,顧平表示,從各類棉紡主機設備的銷售趨勢來看,充分顯示出提高紗線品質,節約用工的自動化、連續化、智能化的紡紗設備,已經是國內紡織企業新上項目的首選,細絡聯型、大紗庫型自動絡筒機占比明顯上升。同時紡織企業的存量升級改造諸如集聚紡、細紗機自動落紗、鐵炮粗紗機的改造等市場前景廣闊。
對紡紗設備主要產品——細紗機的統計顯示,盡管銷售總量依然呈現下降的趨勢,但長車(配集體落紗裝置)銷量同比卻大幅增長,特別是占比近年來呈持續大幅增長的態勢。同時集聚紡裝置銷量持續大幅增長,可以預計未來集聚紡裝置和集體落紗裝置將成為細紗機的基本配置。精梳機銷量的增長、配自調勻整裝置并條機的熱銷,以及自動落紗粗紗機占比數的增加也凸顯了紡機用戶對自動化、連續化、智能化設備的迫切需求,成熟可靠的粗細聯、細絡聯及粗細絡聯已經成為紡紗設備市場的重點關注和首選方案,這也充分體現了紡紗企業對終端產品品質及個性化的追求越來越高。
在出口市場方面,顧平介紹,2016年紡紗機械的出口與2015年相比,仍處于下降狀態,雖然降幅較2015年有所放緩,依舊顯示出國內紡機企業“走出去”的步伐緩慢。顧平表示,目前紡紗機械出口主要靠國內紡紗企業在海外投資帶動,由于市場競爭激烈,較難實現大幅增長。他認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推進,或許會為紡紗機械出口帶來利好。
織造設備:低耗優勢明顯 中高檔品占優
自2月中旬起,由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秘書長徐林帶隊的織造調研組奔赴山東青島、膠南,以及江蘇盛澤等地,實地調研了7家噴氣織機企業、6家噴水織機企業,以及4家用戶企業。調研組通過調研了解到,2016年織造機械市場比較平穩,與2015年相比,劍桿、片梭、噴水三大產品的產量和市場容量均有增加。其中,噴氣織機的市場容量略有增加,劍桿織機、噴水織機的市場容量增幅較大。
從整個紡機的情況看,通過幾年的結構調整,2016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行業走向成熟,量大不是行業強盛的標志,質效才是第一位的。”徐林表示。2016年,紡機銷售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加了0.51%,是近年來增幅最小的。出口同比下降3.54%,利潤總額同比增幅達8.73%(2015年增幅為1.25%)。財務指標、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都在下降。雖然量在下降,但效益在增加。這主要是因為產品結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結構調整取得了成效。
從青島王臺鎮的紡機企業反映的情況看,自2016年4季度開始,噴水織機的銷售非常火爆。
2016年織機銷售呈現三個特點:一是訂單向大企業傾斜。一些大的企業訂單很飽滿,效益顯著;二是高檔產品銷售明顯增加,像高檔劍桿織機,600轉的劍桿織機在去年年底銷量猛增,下游企業購進高檔、高速織機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產量、提高效率、減少用工,最終增加經濟效益。另外,國內的噴水織機也達到一定的水平,品種適應性、穩定性、可靠性均有一定的提高。三是做差異化產品。一些企業生產梭織鞋面機,效益顯著。
2016年,織機的國際市場變化較大,2016年織造機械出口整體下降了28.9%,細分一下,2016年織造機械的主要設備整經機、漿紗機、噴氣織機、噴水織機都在下降,漿紗機出口同比下降了91%,噴氣織機出口下降46%,噴水織機出口下降了27%。市場從新興到成熟的標志是做中高檔產品。印度市場高端設備和中低端設備均有需求,也是豐田、必佳樂、津田駒噴氣織機的主要市場,2016年,這3家公司的織機銷售業績很是醒目。從數據看,織機銷售總量沒有減少,高端設備的比例在逐漸增加,說明一些低端的產品無法滿足或是不太切合印度對中高端產品的需求。
從國內設備看,劍桿織機和噴水織機同國際水平比較接近,噴氣織機差異較大,津田駒、豐田、必佳樂的噴氣織機與我國相比,技術上還存在較大的優勢,需要國內設備企業努力研發趕超。
調研的企業表示,2017年織機行業的形勢要好于2016年。2017年,節能降耗、提高品質和差異化創新是新型機織織造技術與產品的主要發展與創新趨勢,也是企業發力的重點。
針織設備:緊密結合時尚 追求個性差異
2月15日~2月25日,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產業三部在協會總工程師祝憲民的帶領下赴福建、浙江、上海、江蘇等地調研,走訪了20家針織設備及相關生產企業。中國紡織機械協會會長助理、產業三部主任叢政表示,從調研的整體情況看,橫機、圓緯機及經編機三大主要機型表現差異較大,且在相關機型的細分領域也有不同表現。
2016年,橫機行業基于其在運動鞋材領域的應用拓展,銷量同比翻番。2017年橫機市場延續了良好勢頭。一方面國內毛衫織造企業舊的電腦橫機編織速度與編織花型能力已不能滿足生產需求,大量設備需要淘汰更新;另一方面針織鞋材生產企業對橫機裝備保持了旺盛需求。
受國內國際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影響,2016年圓緯機行業同比有一定的下降。國內圓緯機銷售2016年上半年受紹興地區印染廠大規模關停影響較大,銷量同比有所下降。從外貿市場看,印度換鈔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圓緯機外貿的銷售。
“2017年,圓緯機企業目前接到的訂單普遍表現不俗,多數企業手中都有上百臺的訂單,每年的4月、5月是圓緯機生產的高峰期,企業紛紛對今年的形勢表示期待。”叢政說。
2016年,多軸向經編機銷量同比出現一定下降,雙針床經編機銷量同比上升,花邊機與高速經編機基本保持穩定,主要市場還是在福建、浙江一帶。目前高速特里科經編機需求旺盛,去年市場形勢非常好;雙針床經編機應用較廣,銷量基本持平,出口有一定的增長;花邊經編機市場有明顯的回暖。2017年,受益于家紡及運動鞋材市場需求增加,雙針床與高速經編機將繼續有所拓展與延伸;隨著產業用針織品應用領域的蓬勃發展,用戶對多軸向經編機的需求還會繼續增長。
目前,行業內的“一步法”襪機較“熱”,作為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乃至附加值的設備,也是當前襪子生產企業關注、期待的產品。企業表示,當前行業企業轉型提效目標明確,而國內普通襪機占主流,高端產品較少。相關襪機企業均努力定位高端產品,通過不斷創新實現產業升級,幫助針織企業降低投資成本。國內襪機企業如果在技術上有突破,那么這個市場巨大。
叢政總結說:“企業普遍表示,2016年總體運行良好,2017年開局良好。從企業的發展方向看,針織機械企業越來越重視滿足特殊品種需求的差異化創新和個性化需求,重視自主研發和知識產權保護,向‘高精尖’和智能制造、互聯互通邁進。企業對于行業發展總體狀況也更為關注,企業運營更加理性,更加注重技術創新,大部分企業對未來發展預期持樂觀態度。”
2017年,隨著消費者進一步追求個性化與時尚產業的不斷發展,相應的針織機械也蘊藏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印染設備:環保壓力加大 節能需求增加
由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李毅、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秘書長林琳帶隊的印染調研組,一行4人分別走訪了江蘇無錫、浙江杭州、紹興和湖州4地,對8家印染機械制造企業和6家印染企業進行了調研。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印染機械在節能、環保、智能化等方面涌現了大量新技術,為紡織企業提供了節省成本、提升效率的方案。據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產業四部副主任張雨彤介紹,通過走訪了解到,現在下游企業使用國產化裝備比例很高,這也反映了中國印染機械的水平已得到企業的廣泛認可。走訪的幾家印染企業的生產裝備以國產印染設備為主,兼有進口設備,前處理設備以江蘇紅旗印機和無錫新聯印機的產品為主,定形機可見多種國產品牌。但在未來裝備更新或擴大產能選用設備時,一些企業提出可考慮采購進口印染裝備。
在市場銷售方面,走訪的8家印染機械制造企業產品銷售都有著不錯的市場表現。但國內市場的競爭仍然比較激烈,因而整體表現為銷量上升,但價格有所下降。銷量的增長主要表現為印染設備出口量的增長,在國內的銷量與上年同比變化不大。可以說,正是國內印染設備在技術上的進步促成了當前良好的市場局面。目前,國產印染設備在性能上逐漸接近國外同類產品水平,性價比高,國內制造商能提供及時的設備售后服務,對國外企業形成了較大的競爭優勢。近幾年一些老牌的歐洲和日本印染設備企業大幅減少了產量,有的甚至退出了中國市場。
調研接觸到的印染企業,普遍都非常關注目前政府的印染政策。由于當前環保要求日益嚴苛,關停了大量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印染企業,這也從另一方面促進了下游企業的產業升級,增加了對更環保、更節能的中高端設備的需求,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消耗、降低成本、有效防止污染的設備和技術受到企業的歡迎。另一方面,下游市場對于印染設備的產品品種適應性提出更高要求,這給研發能力強的企業創造了機會。除了環保、節能,短流程與智能化也是印染機械的發展方向。短流程在實現個性化定制方面有著很大的市場潛力。
從品類上來看,2016年的定形機市場比較火熱。受其帶動,2016年里幾乎所有定形機生產企業的銷量都有所增長。
此外,目前印染企業集聚區出現了中壓蒸汽供應不足的問題,使印染企業對全電加熱定形機產生需求。值得欣慰的是,在這方面國內生產企業反應很快,國產印染設備企業能夠迅速適應用戶需求。此外,不少企業反映,盡管銷量有所上升,但現在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市場需求不足和無序競爭,同時面臨著用工不足、勞動力成本急速攀升的壓力,加之部分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迫使企業不斷推進產品的創新發展。盡管如此,本次調研大部分企業仍對2017年的市場充滿信心。
化纖、非織造設備:增強學企交流 細化產品技術
“高性能纖維的應用及產業用紡織品新應用領域的拓展,在不斷引發紡織行業技術革命的同時,也促使相關領域紡織機械不斷地向高端價值鏈延伸,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逐步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旋律。”在對8家化纖、非織造設備生產企業進行調研后,中國紡織機械協會副會長呂洪鋼總結到。
呂洪鋼表示,如今,行業內以靠擴規模增長發展模式的時代已經過去,新增產能項目減少,對于化纖設備的需求也有所下降。盡管常規化纖設備存在滯銷現象,但功能化、差異化、高質化的化纖設備已經逐步受到生產企業的青睞。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化纖企業注重生產裝備向大容量、精細化、高產出、數字化和控制智能化、高精度、可靠性方面的發展,并在細化常規產品的同時,注重與特種纖維、功能性纖維工藝相匹配設備及成套工程技術的開發,以滿足用戶的要求,達到提質增效、降低消耗和減少污染的目標。
非織造設備方面,參與調研的企業均反映總體生產銷售情況良好。呂洪鋼表示,非織造設備銷售的增長,得益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處于快速成長期,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紡織行業中處于前列。下游行業的發展,對相關設備的需求量也大幅提升。“非織造材料生產線在逐漸向多功能性、組合式、差別化方向發展,中低端裝備的需求大幅減少,中高端需求增加,企業經營情況分化越發顯著,訂單向技術儲備較強、生產規模較大的企業集中。
呂洪鋼坦言,缺乏理論基礎研究和未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是發展高端化纖、非織造裝備的最大瓶頸。當前,國內化纖、非織造設備的發展,無論是工程設計還是裝備設計都缺少理論研究計算,以及不掌握關鍵的核心技術,這就使得設計和實際生產制造之間差距較大,制約了裝備技術的快速提升。
值得肯定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們在努力提升原創工藝技術的同時,加大了對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據呂洪鋼介紹,有的企業定期聘請國內外專業高校的教授,到企業內對中層人員進行技術及管理培訓;有的企業則積極聯系國際知名企業或機構,將自己的技術人員送去海外“鍍金”,學習先進的生產管理理念。“國營紡機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實力要更高一些,其研發體制、人才隊伍以及試驗更加系統,而民營紡機企業生產的裝備更貼近用戶需求,雖然說雙方的管理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別,但增強學——企之間的交流,細化產品技術為下游用戶提供多元化服務,已經成為當前化纖、非織造設備生產企業的共同目標。”呂洪鋼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