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說透了,品牌重塑就有希望了!八一八“鏈尚·2017中國服裝論壇”首日上午的思想火花
于如今的服裝行業而言,一方面“壞”事層出:需求分化,流量衰減、勢能式微、增長乏力;另一方面卻又“好”事連篇:消費升級、時空升維、基因進化、認知迭代。3月29日上午,主題為“品牌重塑:以人為本,融合創新”的“鏈尚·2017中國服裝論壇”在北京召開,旨在聚集產業、零售、經濟、科技、藝術等跨領域的思想力量,為行業發展、創新實踐指明方向。論壇首日上午,在尋找“不確定世界里的確定價值”的主題下,演講嘉賓試圖回到事物的本質和原點,挖掘創新實踐的風向標和源動力,痛快淋漓地剖析了服裝產業“以人為本”的致勝真諦,現場思想火花飛濺,觀眾笑聲掌聲不時響起。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孫瑞哲在主旨演講(全文附后)中提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應當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德”代表著成就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智”體現為造就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體”意味著塑造科技密集的制造產業,“美”表現為建立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德、智、體、美”并非截然獨立,而是充滿著無限可能的跨界融合與價值共生——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及重塑行業的社會形象。
本屆中國服裝論壇的主題為“品牌重塑:以人為本 融合創新”,孫瑞哲從兩個維度進行了解讀。
首先,“為何重塑?”孫瑞哲指出,舊的秩序、思維和經驗開始被打破并逐步瓦解,曾經成功的優勢與模式已不足以支撐企業持續增長。身處快速變化、深度關聯又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必須“以變治變”,尋找新動能、注入新活力。
其次,“如何重塑?”本屆論壇主題給出了參考答案,“以人為本 融合創新”。孫瑞哲指出,“以人為本”,第一是“以消費者為本”,本質上就是以“消費者”為本,這就需要我們逐步樹立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思維模式,實時改變以適應消費者的需求;第二是“以人才為本”,“以人為本”不能異化為“以人力為成本”,而要通過人的價值創造,實現“以人才為資本”,助力整個產業向高附加值化延伸;第三是“以企業家為本”,要將企業家精神更好地傳導、渲染給行業,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創造之間,在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之間,在思想先鋒與實踐先行之間,持續為行業發展注入蓬勃能量。
此外,如何理解“融合創新”?孫瑞哲指出,融合正成為行業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新零售:線上與線下融合,重塑消費者體驗,打造“忠誠度閉環”,使品牌成為人們主動追隨的文化行為和流行聚落,在線上和線下,都能增強黏度,進而搶占消費者的時間;第二,新制造:制造與服務融合,“制造”追求的是相對靜止與完美的完成時態,“服務”則是動態的永遠進行時,未來的紡織服裝企業,將因為制造與服務的融合,靜與動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獲得更大的發展活力、價值延伸與想象空間;第三,新時尚:科技與時尚融合,科技與時尚融合下的“新時尚”,將是智慧的時尚,物種多樣化的時尚,負責任的時尚,企業必須尋求品牌建設的新途徑,創建新的品牌語言并使之深入人心。
鏈尚網創始人、CEO趙俊浩在主題為“生態:產業的新思維”的演講表示,市場變了,時代變了,消費者的行為也會發生變化。在他看來,當前傳統服飾品牌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而獨立設計師品牌、潮牌的發展則呈現欣欣向榮之態。隨著個人內容碎片化、中產階級崛起、個性化需求增長,服裝正在從快眾消費向消費碎片化的趨勢轉變。對于凱文凱利提出的“顛覆來自外部,顛覆絕非出自本行業”的觀點,趙俊浩對比了企業提升型創新和顛覆型創新中失速點和成功率的比例,以此論證了企業家可以通過對于技術、市場、組織曲線的變化觀察把控,完成顛覆式創新。他認為:“創業者的認知邊界,是企業的真正邊界。”
中國服裝論壇主席團輪值主席、安正時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安政作了輪值主席年度觀點發布。他談道,從宏觀的角度,中國已經進入增速平穩的新常態,對于行業而言,品牌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提升的審美和消費需求,新生代消費主力軍正在崛起,消費者無齡化趨勢顯現;新消費模式正在更加深入地影響我們的生活,未來,線上線下零售必須要深度融合將線上線下進行資源整合,針對不同渠道采取不同的戰略。
他認為,以人為本,首先需要把消費者逐步轉變為粉絲,營造顧客體驗,商品要故事化;要打造品牌IP,圍繞消費者重構“人、貨、場”;要創新管理,創新合伙人機制和授權機制,人人邊合伙人,人人是經營者。而“融合”,需要主動融合互聯網、大數據、藝術以及設計師等,以整合營銷聯動造勢。
對于創新,鄭安政提出,“不變的是基因,不變的是變化”,機遇與挑戰并存,品牌要在營銷策略、研發設計、品牌推廣、面料工藝等多個層面進行創新。鄭安政以GUCCI為例指出,改組管理團隊,任命新的創意總監對產品設計進行更新,全面更新門店裝修、廣告、供應鏈與物流,加強電商與數字營銷,這一系列舉措迎來了GUCCI的復蘇。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解讀了2017年政策取向和前景展望。他談道,整體來看,紡織服裝等產業的發展比較穩定,產業結構進一步改善,需求結構改善,消費貢獻增加,消費結構升級,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較快。2016年,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2%和8.1%,展規模以上增加值比重分別為12.1%和32.6%,比上年同期提高0.7和1.2個百分點。
同時,祝寶良也提出,當前經濟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結構性矛盾依然嚴峻突出,房地產問題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企業經營困難、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領域風險加大等。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澤奇在主題為“互聯網在如何改變社會”的演講中表示,如今,即便是再一個社區、一個公司,也已經被互聯網分為了各種不同的社群;此外,基于大數據的工業化定制的“紅領模式”也為行業創新發展模式帶來了新的啟示。因此,互聯網連通個體,讓人類社會成為網絡社會,網絡社會讓個體意志獲得了自由,讓物理存在的同質性與自由意志的同質性同時并存,對待異質性的智慧已經成為人類最大的挑戰。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主題為“文化塑造價值共同體”演講中表示,必須用文化來驅動自己的企業進行價值提升。此外,好的文創企業需要與互聯網平臺結合,需要與資本運作結合,需要與輕資產結合,這是文化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財訊傳媒集團首席戰略官段永朝在主題為“互聯網·命聯網!互聯網到底改變了什么?”的主題演講中談道,以往的消費模式是“定式”,表現為先設計后生產、先生產后消費,而互聯網改變了這一模式,如今的消費模式是完全“不定式”的,簡單地說,在服裝行業中已經開始轉變為“邊設計邊生產、邊生產邊銷售”。在這個全新的時代和發展模式下,必須擁抱“不確定性”。
名創優品全球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以名創優品為例,分享了其在新零售領域的心得。他表示,服務、支付與物流是當下電商的“三座大山”,而對于零售行業而言,其本質應該是對品質以及價格的準確把控。新零售,其標準首先應該是極致的產品設計,而且是要有系列感、簡約風、高顏值的設計;其次是極高的性價比,這就需要零售品牌或者企業有爆品戰略、規模采購,同時盡可能的縮短渠道;第三就是要有極好的購物體驗,對于名創優品而言,這體現在針對消費者的無服務、無推銷、無壓力,讓消費者在名創優品可以輕松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