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行業發展報告4月率先披露 ——行業科技篇之一
晚春4月,姹芷妍紅。
在暫時告別CISMA2017主題的一段日子里,協會公眾號將發布新一番重磅策劃,這便是2016年行業發展報告。4月,我們將對中國縫制機械行業2016年各領域發展狀況整理精編、有擇發布。
自2011年協會編纂行業發展報告起,不僅得到了行業同仁的熱情好評及高度認可,也成為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最為權威的年度白皮書。通過發展報告,全方位地了解行業過往一年的發展全貌,更加準確地預判運行走勢。
2016年行業科技發展綜述
科研體系及主要機構大盤點
2016年,行業技術研發體系進一步完善。截至到2016年末,行業共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約20家,省級以下政府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20余家,省級企業研究院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企業博士后工作站5家。(見表1)
此外,根據公開資料粗略統計,2016年全國約有30余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眾多下游企業以多種形式開展了縫制設備類協同創新和研究。
科研資源配置合理
有哪些科研團隊?
2016年行業科技從業人員隊伍基本穩定,總人數依舊保持在1萬人左右(含研發、工藝、檢測、科技管理等相關崗位,不含機械零部件企業,下同),企業科技人員約占員工總數的13%(僅指規模以上骨干企業,下同),從業人員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約占科研人員總數的6.72%,其中高級職稱約占科研總人數的9.26%,高級技能職業資格以上人數約占企業總人數的14.57%,其中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人數約占企業總人數的4.1%,專科以上學歷約占從業員工總數的39.28%。2016年行業科研員工平均工資約9.9萬元/年,其中整機類企業科研人員約為8.04萬元/年。
科研投入多少?
本年度行業全年科研投入約25.2億元,約占行業銷售總額的4.7%。各企業在信息化技術改造、智能化、單元化新品研發改進等方面加強了投入,部分項目得到了政府資金支持,從骨干企業抽樣調查估算,全年政府支持資金約為1億左右。(見表2)
科技成果誰家多?
行業全年新申請各類專利3531項(以公告日為準,下同),其中發明專利1004項(企業申請情況詳見表3),實用新型1961項,外觀專利566項(含紡織機械類產品),新增發明授權專利312項。
國家及地方專利優秀獎2項(詳見表4),中國輕工業科技進步獎7項(詳見表6),另有多個項目獲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及地方各級政府獎勵(詳見表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