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針“新掌門”劉英華
接手企業的一年時間里,劉英華幾乎跑遍了國內所有的客戶和市場,迅速和行業打成一片,贏得了縫機前輩的認同。開朗外向的性格、坦誠不做作的行事風格、再加些許女孩的狡黠和嬌氣,這位年輕的接班人,成為很多同行眼中的“小妹妹”,而她坦言,自己非常Enjoy這個新的身份。
啟程縫機人生
留美碩士、90后、民企二代……當這些被外界歸類且樂于解讀的標簽,加諸在一個女孩身上時,就具備了足夠的話題性。而在劉英華看來,這些標簽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我現在是企業的負責人,我希望憑借自己的努力,把這家企業管理好、運營好,僅此而已”。
年少時,劉英華曾設想的生活狀態,是在華爾街的某家企業中,從事著商務或貿易相關的工作,不需要過多倚重家庭的支持,獨自打拼、成長成自己希望的樣子。
當父親劉政清要求她即刻回國接手企業的時候,還在美國讀研的劉英華在輾轉反側幾天后答應了父親的要求,唯一的條件是她堅持完成學業。因為劉英華非常清楚,這些專業知識,對她和企業的未來,將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兩年的學業,劉英華只用了一年就全部完成。當踏上回國的航班時,她知道,自己即將面對的,是一個全新且未知的未來。
河北華杰縫紉機零件有限公司,是縫制機械行業彎針產品領域的領軍企業,也是劉英華的新舞臺。接手的一年間,華杰公司產銷值超過1800萬元,創出歷史新高。這其中有行業需求回暖的客觀因素,但也包含了劉英華的努力和付出。
堅定變革信心
劉英華并不認同接班人的概念設定,她更希望將此看做是新的創業——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去改變和創新,帶領企業實現新的發展。而這一切,由她來全權指揮。
2017年年初,劉英華說服父親,她主導的ERP管理系統正式上線,這是華杰整改的第一步,也是后續所有變革的基礎。
接下來,劉英華準備從企業的內部管理架構入手,進行顛覆性的變革:以ERP為基礎,參照國際先進企業管理模式,將各部門獨立建制、獨立運營,并配套架設質量體系、銷售系統。同時增設人力資源部門,讓企業的管理、生產、銷售各行其道,同時著手打造華杰獨有的企業文化,貫穿內部管理、品牌塑造,形成自內而外的具象化文化氛圍。
發力國際市場
劉政清認為,國內市場已經定型,以后的重點是國外。而對于走出去,劉英華也有著自己的考量。“現在華杰的銷售,外貿只占一成,但海外市場需求是非常大的。華杰已經取得報關和出口權的資質,而我所擁有的專業知識,恰恰可以學盡其用。”
目前,華杰在外貿過程中會拿出一定比例的訂單發給周邊企業,把利潤全部下放。國外市場很大,憑借華杰的產品品質,短時間內就可能實現成倍增長。但作為領軍者,華杰沒有獨享市場,而是希望可以帶動周邊同類企業,實現他們和華杰的同步前行。
“有錢大家賺”,雖頗有些江湖意味,但作為具體的執行人和操作者,潛移默化中,劉英華在整個彎針產業的認可度得到了迅速提升。
未來,就在手中
任何企業的傳承,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傳承需要磨合的過程,但至少從一年的成效看,無論是企業,還是行業,大家對劉英華的評價都更偏向于肯定和認可,這是非常棒的開端。
劉英華感嘆,自己的前半生注定要和制造業綁在一起。“貿易賺錢容易。但我更傾向于實體,所以一定要有實體的根在這里。父輩創立的企業,我一定會讓它實現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