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出口鞋類合格率約87%
今天上午,記者在新聞通報會上獲悉,去年臺州鞋年出口金額約14—15億美金(包括臺州本地生產,以外地外貿公司名義出口的數據),2016年—2017年第一季度,出口鞋類產品質量檢測合格率約為87%,總體形勢向好。
為保證出口產品質量,2016年以來,臺州檢驗檢疫局開展臺州出口鞋類產品質量普查。據了解,2016年普查企業160家,2017年第一季度40家。既包括斯美特、美麗寶、卓凌、寶利特等龍頭企業,也覆蓋到了沙龍、威士達、紅旗等中型企業。抽查樣品包括皮鞋、休閑鞋、童鞋、拖鞋、涼鞋等。檢測內容主要涉及鞋類的物理機械性能,包含耐折性能、耐磨性能、剝離強度、色牢度等4000多個監測項目。
2016年,檢測樣品不合格企業20家左右,其中物理機械性能項目不合格率約達8%。主要問題表現在外底材料易脆,柔性不夠,橡膠含量較低,鞋底花紋設計欠妥等;鞋底材料材質差,硬度不夠,原料配比不符合要求或硫化程度不夠,偷工減料,加入過量填充物和雜質;膠水和材料剝離強度不高,如膠黏劑用量不夠,膠水未干等導致鞋底與幫面開膠。環保項目不合格主要涉及是鄰苯二甲酸酯、甲醛、重金屬,不合格率分別約為4%、1%和5%。這些超標的有害物質一方面來自生產原料,另一方面來自于生產工藝中所使用的染料、增塑劑、固色劑、樹脂整理劑、粘合劑、阻燃劑、柔軟劑、防腐劑等助劑。
鞋業已經告別供不應求的時代,迎來殘酷的市場競爭優勝劣汰。針對出現的問題,臺州檢驗檢疫局建議,生產者應使用環保的原輔料、膠水,才能確保禁用偶氮染料、甲醛、鄰苯、重金屬等國外重點關注的項目符合要求。企業在做強仿皮鞋的基礎上,提高真皮鞋等高附加值鞋的研發力度,還可充分運用進口支持政策,引進流水線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