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軟體家具制造業三大觀點
概要:互聯網對商業環節的滲透和改造是逆向的,這導致軟體家具制造商在生產方式及設備、管理理念、消費端口等環節之處,得付諸有意識性的改變。
近期,力克聯合CSIL(意大利米蘭國際工業研究中心)調查了歐洲、北美和亞洲的領先軟體家具制造商,發現他們不僅在先進自動化、互聯網技術上有著較高的意識,而且更傾向于主張采用優化生產流程、升級裁剪設計和產品開發,以及加強員工培訓等方式應對未知市場的挑戰。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飛快的今天,哪個行業似乎只要與其沾上一點邊,就能頗為受益。事實上,互聯網對商業環節的滲透和改造是逆向的,作為行業進入門檻較低的軟體家具制造業,互聯網技術和思維對其影響有多大?軟體家具制造商該如何積極行變?
觀點一:生產方式及設備發生重大變化,“機器換人”的核心不是節省人工,而是實現制造的柔性化
受制于簡單口令式宣傳與市場臆斷,不少軟體家具制造廠商在提倡“機器換人”理念之時,往往會陷入一個思維誤區。他們認為,以自動化設備、批量生產為導向的“機器換人”,就是以替代人工的方式提高了產能,實則不然。“機器換人”真正要靠近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家具制造的柔性化生產,是為了大幅度濃縮傳統家具制造業產品上市的時間,挖掘利潤。
從家具設計草圖到生產制造的整個過程中,柔性化生產不僅縮短了生產周期,還確保了軟體家具的可行性與高質量。在面對全球交付時間被高度壓縮的未來幾年里,柔性化生產將是軟體家具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較高靈活性和適應性,在簡化了軟體家具原本復雜制造工藝的本質上提升了效率。
觀點二:決策管理科學化,流程配合協同化,軟體家具制造商才能不輕易為市場所動
我國軟體家具制造業如何從工業IE生產邁向精益生產,再跨步工業4.0實現整體層次性的飛躍,是互聯網倒逼下對產業升級的思考。軟體家具制造業的互聯網化,是針對整個研發和制造流程的提速,與此同時,也是邁向決策科學化、精益生產和卓越管理的關鍵一步。
互聯網化下的軟體家具制造流程與企業組織結構的再造,能夠瓦解傳統固化的層級管理模式,達到正確地配置人員、運用技術,并發揮最佳效率的效果。在軟體家具遭遇諸如款式設計、成本估算、虛擬開發等棘手問題時,及時擁有科學答案。
截止去年,已有60%的企業建有信息化系統。在家具供應鏈升級改造過程中,尤其是在涉及經營管理的核心流程中,許多大型軟體家具制造商已日益重視并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
觀點三:軟體家具消費端選擇多樣化,借道互聯網,制造商要貼近市場,直聯消費者
我國軟體家具制造業仍以中小型家具制造商為主,行業集中度較低。互聯網電子商務銷售作為軟體家具近年來發展最快的銷售渠道,沖垮了傳統軟體家具大批量、低質量的人工生產模式,軟體家具制造業被迫進行倒逼發展。這其中,改造動力之一則來源于下游的消費與流通端。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軟體家具銷售不會是現在的展會經濟和大賣場模式,而將逐步轉變為“大網絡小實體”模式,這對制造商在數字化技術、模型構建等方面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而眼下,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90后和千禧一代,是今日及未來軟體家具市場消費的潛力軍,制造商需要充分考慮消費群體的年齡結構與消費特質,如準確把握對原材料的遴選和用戶偏好處理等。不過,軟體家具制造業的互聯網轉型中,C2M模式需要具備零售的基因和塑造品牌的慢功夫。因此,在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的統一體系上,不僅要緊抓這批用戶痛點,也要時刻關注消費主力軍在消費習慣上的易動,忌閉門造車、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