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出口增長緩慢今年首4個月僅增長4.3%
鞋業出口業績不良,根據印尼鞋業協會數據,今年首4個月(1月至4月)的鞋產出口業績僅比去年同期的15億美元增長4.3%。
日前,印尼鞋業協會執行經理西吉特.穆爾維多(Sigit Murwito)對記者稱,出口增長遠低于2014年至2015年達到7%至8%的出口增長幅度。“這將對我們產品構成威脅,因我國產品競爭力弱和而沒有顯著的改善。”
數項因素成為我國鞋產出口業績持續下滑的主因:
首先,全球經濟危機使需求降低
第2,與其它產鞋國家之間的激烈競爭,如越南和中國。我國鞋業的工人生產力比越南更低,在越南的鞋業工人每周能生產48小時,而我國鞋業工人每周僅能生產40小時。
第3是物流問題,能源和關稅仍成為很大的問題,造成高成本的產品。鞋業生產原料的60%至70%仍須進口,甚至有時,該進口原料受阻于關稅的驗疫局,以致,造成生產程序受到限制。
第4,出現新的鞋業生產國,如緬甸(Myanmar)和柬埔寨(Kamboja),使情形變得更糟,此前,未成為鞋產出口競爭國的柬埔寨,在2016年躋身于15大席位。
西吉特預測,至今年底,鞋產出口業績將比去年的46億美元增長6%,成為48.7億美元,目前,鞋產需求最大來自美國和歐洲。
為擴展出口市場,我國鞋業生產商努力關注用有很大潛力和人均收入也很高的中東市場,雖然,向中東出口的鞋產數量不多,但出口價值卻占很大的市場份額。
中東國家對皮制鞋子感興趣,同時,歐洲市場大部分對運動鞋感興趣。“歐洲國家大部分需求是運動鞋,每雙價格大約13美元,而中東國家,如迪拜(Dubai),更喜愛皮制鞋子,每雙價格為2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