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業發展趨于平緩 出口重回增長軌道
受國際紡織服裝多元化發展和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2010年以來,我國紡織行業纖維加工總量、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出口總額和工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明顯回落并趨于平穩,行業發展步入深度轉型升級階段,不過行業發展仍保持增長。
據前瞻數據庫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紡織工業投資總額為6030.14億元,同比增長9.11%;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7.3%;網上零售增速加快,全國網上穿著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0.8%。今年1至5月,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9455.7億元,同比增長9.4%;利潤總額為1495億元,同比增長10.6%。
而出口方面,我國作為紡織品生產和出口的大國,受近幾年世界經濟復蘇步伐緩慢,國際市場需求萎縮不振影響,紡織品出口數據一直呈下跌走勢,但是今年上半年我國累計出口紡織品服裝1240.5億美元,同比增長2.1%,終于結束了兩年以來的負增長局面,實現溫和增長。
近年來,雖然中國在美日歐三大紡織品市場的占比持續下降,但我國在世界紡織品服裝出口中的主體地位依然穩固。我國紡織工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作用已經充分顯現,但仍存在生產要素成本、稅負成本和融資成本較高等問題,需要在降成本方面進一步努力。
前瞻產業研究院《棉紡織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戰略分析報告》認為,要想改變紡織業困局,就必須對產業結構和供給兩方面進行改革,需進一步加強產品創新、提供高品質、高附加值產品。提高紡織技術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的發展趨勢,紡織產業必須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對于服裝消費來講,國內消費需求還是很大,但供給面在需求匹配上還有改善空間,高附加值、創新產品等往往還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低附加值產能過剩。預計紡織行業的供給則改革還是會繼續淘汰落后產能,尤其是在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低附加值產品未來的生存空間將更加有限,紡織行業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