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實現智能制造之路(上)
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我國服裝企業制造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從1980年到1995年是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服裝企業開始進入工業化階段,主要標志是服裝加工采用了大量的現代工藝與設備。從1996年到2005年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 我國服裝企業開始進入初步現代工業化階段, 主要標志是服裝加工制造實現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從2006年到2015年是第三階段, 在這個階段, 我國服裝企業開始進入現代工業化階段,主要標志是服裝加工制造實現了兩化深度融合的發展。從2016年到2025年是第四個階段,在這個現實與未來階段中, 工業體系轉型升級已經開始,制造業將由傳統制造、現代制造向智能制造發展,我國服裝制造將在“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帶領下,步入中國服裝智能制造之路。
為了有效實現服裝企業智能制造,在未來十年左右時間內,根據我國服裝行業現狀和國內外智能制造發展環境,我國服裝行業實踐智能制造將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用1~3年時間,實現服裝流程自動化制造;第二階段用2~3年時間,實現部分智能自動化制造;第三階段用3~5年時間,打造服裝智能制造工廠。
我國有大大小小的服裝企業12萬個,不可能都在十年左右時間內實現智能制造 ,因此必須在行業內抓好服裝智能制造示范企業,以點帶面推動全行業的發展。鑒于服裝品類繁多,擬以“三衣兩褲”(三衣為西服、襯衫、T恤,兩褲為西褲、牛仔褲)自動化智能化制造示范企業為抓手,首先實踐這些服裝企業的智能制造。
現在第一階段的時間已經過去一年多,我們要求達到的在單機自動化基礎上實現流程自動化,現在進行得如何呢?這一年多來由于縫制設備企業貼近服裝企業客戶端,根據服裝企業對自動化的需求,推出了眾多系列自動化縫制設備,在我們所抓的“三衣兩褲”智能制造示范企業中這些設備得到了普遍的應用。
在服裝企業縫前工段:服裝專用3D-CAT/CAD/CAM系統的集成控制和運行以及自動人體測量、自動鋪布、自動排版、自動裁剪系統一體化,更高級的已經做到縫前工段面料不落地的自動生產,推出這些設備企業有法國力克、長園和鷹、奧瑞、杰克、愛科等。
在服裝企業縫制工段:以“智能吊掛(或箱式輸送)+自動化單機或專用機+自動縫制單元或自動縫制模板機”為主的流程自動化得到了普及應用,推出這些設備企業有上工申貝、大豪、長園和鷹、威士、富山、韓德利、川田、祖克、大森、中縫重工、漢邦、INA、ETON、歐泰克等等。我們要特別指出的是采用智能吊掛和自動縫制單元所組成的服裝生產流水線,目前只有它能夠達到生產減人增效高品質的目標,例如生產襯衫的流水線。見圖一、圖二。
眾所周知,設備企業現在已經開發出襯衫貼袋自動縫制單元、門襟自動縫制單元、釘扣及鎖眼自動縫制單元、大小袖義自動縫制單元、襯衫領縫自動縫制單元、袖口自動縫制單元、后肩復勢縫自動縫制單元等十個自動機種。在襯衫加工流水線上,隨著自動縫制單元使用數量增加,生產效率不斷增加,如果這10個襯衫自動縫制單元全部進入生產流水線,襯衫生產效率人均班產可從原來的18件/人.班增加至32~36件/人.班。
在服裝企業縫制后工段:以各大類服裝專用自動系列整燙機、自動立體整燙機、隧道整燙機、以RFID技術為核心的自動柔性整燙線、自動整燙折疊包裝機等都得到廣泛的應用; 以RFID技術為核心技術的全自動立體倉儲物流配送系統及其管理系統WMS不但在示范企業得到應用,就是在一些規上企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總的說來, 第一階段在“三衣兩褲”智能制造示范企業達到的在單機自動化基礎上實現生產流程自動化的要求完成得很好,生產流程中自動機的使用率已達到75%~80%。正裝西服除了上袖之外,其他所有縫制均可由自動模板機完成;休閑西服除了止口縫之外, 其他所有縫制均可由自動模板機完成;西褲除了褲腰縫之外, 其他所有縫制均可由自動縫制單元來完成。因此,我們有理由在第一階段流程自動化基礎上邁向第二和第三階段,即邁向部分智能自動化制造和智能化制造,那么今后我們要做那些努力呢?
實踐服裝企業智能制造,其實就是要開發具有“人+機器人+智能設備”的流程生產線或智能制造工廠。2016年10月,美國西雅圖青年Jonathan.Zornow創建了SEWBO創業公司,推出了名為SEWBO機器人為主的無人制衣工廠,用來生產文化衫,這可是當下最先進的服裝智能制造工廠了。見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