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捷:模板機市場先行者
浙江中捷縫紉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研發中心經理、工程師盧孔貴和模板機研發團隊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線跡、轉速、噪聲震動是評價一臺自動模板機質量好壞的關鍵要素。其中,線跡是第一要素,當然,設備穩定性同樣十分重要,在此基礎上,實現功能上的拓展。在他看來,自動模板機這一服裝廠的“新式武器”,最大的優點在于能夠將多道服裝生產工藝集成到該設備上,有效減少工序、降低對熟練工人的依賴,同時提高成品的標準化程度、提高生產效率。
然而,如何最大程度地用好自動模板機,解決用戶的“痛點”,則是一項需要多種力量和資源投入的工作。盧孔貴告訴記者,中捷正致力于同用戶的生產工藝銜接,讓自動模板機真正發揮出自身功效。目前,中捷的模板機中心已經擁有服裝生產工藝類專業人員,包括打版師、服裝工藝師等等。模板培訓的學員來自用戶工廠和中捷代理商,據了解,他們中的大部分已經能夠熟練運用自動模板機縫制羽絨服、棉服等產品,接受培訓是為了掌握更多的服裝生產工藝,如時裝和戶外產品的自動化、模板化縫制以及開門襟、開口袋等工序。“如何將先進的服裝生產工藝和自動化設備相結合,需要設備生產商和用戶之間的不斷溝通和切磋。”中捷的模板機中心正在吸納、強化這方面的專業化力量,希望能通過培訓,幫助用戶工廠最大程度地使用自動模板機。與此同時,由20人組建的自動模板機服務團隊還會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與用戶做一對一的交流,解決用戶工廠解決不了的問題。
作為樣板工廠,蘇州拉波尼從2014年開始引進中捷自動模板機,截至目前,工廠有將近80臺設備正在使用,平均一名工人操作2~3臺自動模板機縫制羽絨服、棉服等產品,為優衣庫、海瀾之家等國內外知名品牌代工。盧孔貴告訴記者,在保證設備穩定性不斷提升的前提下,研發中心一直在調整人機比例,以便達到最高生產效率和員工操作的人性化目標。
從2011年開始設備研發到現在,中捷的自動模板機已經完成了從第一代到第四代產品的更新,各項技術全面邁向成熟。“產品最顯著的變化就是轉速不斷提升,從最初的每分鐘1500轉到現在每分鐘3200轉,”盧孔貴介紹道,“縫制范圍由小到大、電控穩定性不斷提升。”
2015年,中捷技術研發中心開發的新款自動模板機擁有自動旋轉切刀,旋轉同步需要電控的支持,電控廠家的駐廠人員與中捷的技術人員緊密配合最終完成新產品開發。目前,中捷自動模板機的使用廠家多以薄料服裝生產為主,羽絨服制造在其中占了很高比例。2013年開始正式批量生產自動模板機后,中捷公司在防鉆絨方面逐步積累經驗,經過設備的調試與結構的改進,將這個生產難題攻克了下來。
未來,中捷將在穩步提升自動模板機的基礎性能之上,進行產品的橫向功能拓展。“根據不同需求,在設備上配置不同模塊,比如添加切刀模塊等。”盧孔貴認為,功能模塊化是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而更具革命性的發展形式,則是形成智能化系統,使得工藝性的需求可以通過自動化設備來完成,從而進一步減少人工介入。
據浙江中捷縫紉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傅萬濱介紹,2016年,中捷自動模板機在河北、天津、江蘇常熟和高郵、浙江蕭山、安徽、湖北武漢、福建等地區出現銷售爆發的跡象。用傅萬濱的話說,自動模板機未來的市場會更大。“目前,由于服裝工藝與模板開發技術尚未成熟,在實際生產中,自動模板機的使用范圍受到限制。隨著服裝工藝開發不斷成熟,今后該產品在市場上會呈現爆發式增長。”傅萬濱還提到自動模板機成為服裝生產工廠線上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