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過后,小工廠僅有的價格優勢將蕩然無存
曾經,在面對與一些大工廠競爭客戶時,我們靠的是什么?那首先一定是價格優勢,這也是我們中小型工廠乃至家庭作坊吸引一部分經銷商的原因所在,再有就是有一部分小型工廠也拼命努力把品質做好,而我們屬于拼命做品質的這一小部分中小工廠。環保過后,小工廠僅有的價格優勢將蕩然無存
一段時間以來,這個模式屢試不爽。但是隨著前幾年,一兩家國內大工廠不斷的往下調整價格,且品質還能保持穩定的情況下,原來的價格差距正在不斷的被壓縮,甚至大工廠即使賣和中小工廠甚至家庭作坊同樣的價格,因為其量大又各種管理做得非常到位,所以其利潤空間比家庭作坊的利潤還要可觀。
隨著這次環保的嚴查,我們的一些隱形劣勢更加被凸顯出來,例如噴漆,基本上所有自己沒有噴漆能力的工廠在這接近半個月的時間里面都是處于半停產狀態,接下來即使是環保過后,一些噴漆廠沒有環保資質的肯定就會被取消,有那么幾家有噴漆資質的大家想想就會很清楚,漲價,而且噴的油漆效果和大的工廠差距還會拉大,如果我們想要達到大廠的噴漆效果怎么辦?繼續在本來已經漲價的基礎上面加錢,還有太多的隱形劣勢,就不在一一列舉。
說了這么多,意思是中小企業看起來就只有倒閉一條路了? 個人認為其實不然,其實這反而是倒逼中小企業放手一博的絕佳機會,因為從來就沒有一個行業是靠低廉的價格長久生存下來的。
目前國內的縫紉機行業,雖然銷量遠遠大于其他國家,但是品牌與品質其實還是與德國、日本甚至臺灣地區相比都還相去甚遠,但是我們提到的這些進口品牌他們除了在機械上面領先我們以外,其實在互聯網與電腦方面他們已經落后于我們,而縫紉機早就不是單純靠機械工作的時代.
其實早在五年前,我們翔科就已經就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不斷的在思索,我們不能在與大工廠比產量與價格。
如果持續這樣比拼,我們一定會在三年以內倒閉,所以我們開始籌備生產與進口品牌比電腦科技搭配機械方面的創新、把機械品質做到接近進口品牌的80%,這樣一來,我們在面對國內的大型工廠時,我們不在是比拼價格,而是比拼產品與眾不同的創新,與進口品牌比拼綜合效率。
也許在機械品質的細節處理方面我們還是稍微遜色一點,但是絕對不是像五年以前的那種品質差距,而我們在搭上我們絞盡腦汁的科技技術的創新,讓我們的產品綜合水平在與進口品牌相比時,并不會處于下風,并最終讓終端用戶實實在在的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