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出口數據雙雙回升 貿易順差縮至半年新低
2017年9月份外貿數據點評
10月13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46萬億元,同比增長16.6%。其中,9月出口1.3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預期10.9%,前值6.9%;進口為1.13萬億元,同比增長19.5%,預期16.5%,前值14.4%;貿易順差為1,930億元,收窄28%。
若按美元計價,我國9月出口同比增速8.1%,預期10%;9月進口同比增速18.7%,預期14.7%。貿易順差284.7億美元,預期380億美元,前值由419.9億美元修正為419.2億美元。同時,海關總署網站公布的新聞稿顯示,9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8,較上月下滑0.1。
海關總署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出口和進口金額(美元計價)同比增速雙雙回升,但出口是連續回落后的反彈,進口是連續第三月增速上行,因而總體上內需還是強于外需,貿易順差繼續下滑至284.7億美元;出口金額同比增長8.1%,較上月回升2.5個百分點。
整體上,出口回升幅度要明顯小于進口增幅,也符合市場大多數預期,7月份以來人民幣大幅升值帶來的出口貿易下降的不利影響,從而大幅拉低外貿因素對于國民經濟的貢獻度。
進口幅度大幅度超預期,一方面來源于國慶長假與重要會議的提前生產備貨需要,更重要的是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推進,近期供給端收縮明顯,帶來7、8月份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由此9月份我國鐵礦石、煤炭、有色等資源周期品的大幅進口,從而提升了整個進口的金額。
另外,國內經濟穩中向好,質量效益提升,也部分帶動進口量增加。9月份,全球主要經濟體制造業PMI全部位居于榮枯線上方,顯示全球需求好轉。這一點在海外出口方面呈現明顯。分地區來看,對美、歐以及韓國、東盟出口增速明顯回升,而對香港地區、日本出口增速有所下滑。
進口金額同比上漲18.7%,增速經歷上月回升后繼續大幅回升5.4個百分點;正是全球經濟溫和復蘇,國際市場需求總體回暖,為出口增長提供了有利外部條件。
從出口產品結構上看,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出口出力,上述產品面臨著海外新興市場的激烈競爭,相比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中國內地在勞動力工資、生產制造成本與原材料等方面已經不具備優勢,同時,近年來在環保督察大力推進下,非節能環保的企業進一步減產或叫停,將會較大影響出口產品的數量。
從進口產品結構上看,集成電路芯片、原油、鐵礦石、天然氣等高科技與資源類產品仍然占據主要份額,前者反映我國在高速發展過程中對尖端技術產品依存度較大,自主創新能力還尚需進一步提升;后者則是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環保限產的大背景,整體上游供給端收縮,而中下游需求端強勁之下帶來的進口需求上升。
整體上,8月份外部需求短期走弱過后,9月開始回暖,8、9月份內需表現強勁,表現為進口增長明顯快于出口增長,貿易逆差進一步縮窄。
展望四季度,我國進出口貿易方面,仍然面臨不穩定性和不確定因素。雖然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保持了較高的增速,但從三季度數據來看增速在逐季下滑;雖然我國經濟增長延續穩中向好,但是需要關注歐、美經濟復蘇的持續性和人民幣匯率的大幅波動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