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股份:老字號煥發新魅力
前不久剛剛披露的2017年Q2財報顯示,標準股份的銷售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5.28%。標準歐洲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50%增長。技術原創的VETRON系列產品受到歐洲高端客戶的普遍青睞,LV等國際時裝奢侈品牌的歐洲原產地工廠紛紛引進。VETRON已經于今年年初開始在國內市場有針對性地銷售,用戶好評不斷。依托技術的行業領先地位、國際化戰略布局以及專業化的制造能力,工業縫紉機老字號標準股份再一次向全球市場和業界展現魅力。
智能物聯,締造產業鏈上新連接
從2016年開始,標準股份已經從純粹的設備制造商向設備和服務提供商轉型。于近期完成董事會換屆后,公司管理層進一步打開思路,以用戶為中心,用新的理念、新的策略應對近年來國內終端市場的新變化。從中長期來看,標準股份將借助行業與社會資源,讓自身的智能制造力與服裝行業的變化趨勢相適應,公司的研發模式和體系將隨之發生較大的改變。
隨著國內服裝廠大批量的訂單逐漸被小批量多品種的訂單取代,服裝生產自動化、信息化發展趨勢明顯,為幫助目標用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標準股份通過自身的深度耕耘搭建了完善的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并將最新的技術應用到實際工廠中。只需在縫紉機上加裝一個智能高頻無線傳輸模塊,即可實現用戶工廠內所有設備的互聯互通。將縫紉機運行過程中的數據進行采集、傳輸、處理、智能化分析,并上傳至云端,依托物聯網和云技術,實現智能化的設備管理、生產管理和智能決策。智能工廠系統能夠提供無線接入、自動部署,移動管理、隨時訪問,機器學習、人機交互,大數據分析、智能決策。
未來,整廠智能化解決方案還將延伸至產業鏈的其他環節,根據用戶工廠的實際生產情況和工藝要求,提供縫前、縫中、縫后設備的配套供應,打通設備產業鏈,完成硬實力與軟實力的有機結合,實現資源的更合理配置。整廠智能化解決方案是在工業4.0背景下打造智能工廠與數字化車間,是一種能夠引領市場新需求的產品,目的是實現企業品牌的輸出。
擁有71年光輝歷史的標準公司在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全球銷售、售后服務方面早已經是行業標桿,在質量、品牌、人才、技術方面有著深厚的積淀,在企業管理、公司文化方面獨樹一幟。身處縫制設備這一傳統制造行業,它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輕工業老字號,更是工業縫紉機制造領域的排頭兵。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再到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經歷時代變遷,經過市場考驗,標準這家老字號企業卻常變常新,不可不說,是其與時俱進、不斷揚棄的結果。老字號得以煥發新光彩,一定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自我迭代、自我更新的痛苦。這場醞釀已久、符合發展趨勢的轉型,印證了標準公司吐故納新的能力和不斷突圍、持續發展的戰略眼光和雄心。
科技感在線,原創力爆表
完善的、多架構的創新研發平臺,是標準股份實現技術突破、產品自新的基礎性保障。多年來,標準股份連續幾次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專題項目,擁有多項專利技術,主持起草多項行業標準;同時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國內外多所知名院校和專業機構共建產學研一體的技術平臺。2009年,標準歐洲公司在德國凱澤斯勞滕成立,吸納了一批具有30年以上研發經驗的行業頂級技術人才,開展前沿技術、應用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的寬領域技術研發,成為高端技術研發中心。如今,標準股份在研發上的投入達到年銷售額的5%以上。
近年來,標準股份的技術創新與應用主要體現在多動力分散控制技術、智能感知技術、圖像識別與縫料運動控制技術等方面。多動力分散控制技術,是將縫制設備的多個關鍵機構,依靠多軸數控系統,分別控制步進電機,形成多模塊協同工作,實現作業。與多動力分散控制技術匹配的是模塊化結構,按照功能區分,形成多個獨立模塊,所有同步關系完全依靠機械機構保證。根據用戶的不同用途和需求進行組合,搭配不同功能的機器,實現靈敏制造,方便安裝維修。目前,VETRON6大系列14個品種全部采用多動力分散控制技術,在歐洲市場批量和成熟使用。智能感知技術是指在縫制設備關鍵部位安裝有各種傳感器,基于對縫紉過程各種要求的分析及理解,縫制設備可以智能做出判斷并給各個控制電機發出相應的控制指令,完成正確的縫紉動作,無需人員參與,縫紉質量得到很好的保證。該項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標準”、“VETRON”各系列產品之中,帶給客戶全新的縫紉體驗。利用圖像識別技術,可進行機針前方縫料位置的準確定位作業,類似建立一個小的云端。每一針起縫,由攝像頭獲取信息,進行計算并完成必要的角度修正,在進行下一針縫紉,保證縫料邊緣符合預設尺寸,以此往復循環。不需要人工操作、并且實現三維縫紉的自動機器,已經在“VETRON”自動對邊系列上變為現實。
標準股份憑借中德技術創新和有效協同,屢次斬獲行業全球頂級技術獎項——Texprocess展會設立的技術創新大獎,不斷鞏固標準股份行業技術領先的地位。
人才是企業實現科研產出的重中之重。隨著技術的發展、傳統的縫紉設備不斷地更新換代,對技術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縫紉設備從純機械時代走進機電一體化、自動化、智能化時代,技術人員不僅要諳熟機械方面的原理和技能,還要通曉控制系統、機電一體化。據悉,標準股份近年來在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每年都會招聘技術開發人員,通過培養、淘汰、再培養、再淘汰的模式進行篩選,確保研發部門每年都有新鮮血液補充進來。”標準股份董事長朱寅告訴記者。項目負責人激勵制度是標準股份的人才激勵制度中的一項,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人才培養需要合適的土壤、需要具體的激勵機制、需要不斷地自主創新。
傳承工匠精神,鑄就民族品牌
走過冬夏與春秋、趟過時代的洪流,產品品類不斷變化、服務范圍不斷拓展、合作方式不斷創新,但是標準人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始終不變。從敲敲打打造縫紉機,到大規模、自動化生產,再到輸出整廠智能化解決方案和品牌價值,做好的產品是生產目標,是長期執行企業制度和規范的成果,沉淀到標準的企業文化中,成為執念與驕傲,最終成就了民族工業縫紉機第一品牌。
如今標準股份掌舵人、曾經在開發部工作十余年的朱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記者制造業如何生產好產品:首先,圖紙必須精確,一個最正確的范本才能對產品有奠基性作用,才有傳承下去的意義和價值。其次,產品必須按照成熟的、久經考驗的產品圖紙來制造,嚴格遵守圖紙數據和產品用料要求。“為什么有的產品越做越不耐用?問題出在關鍵零部件上。”朱寅告訴記者,標準多年來堅持使用的采購價為17元的某通用型零件,市場上甚至有標價為5元的,他留心收集了外觀類似、價格差異巨大的該零件,通過對產品材料的分析發現,售價5元的產品使用的是非軸承鋼,使用壽命僅為3年,遠遠短于售價17元的產品。“該用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對于工業縫紉機來說,關鍵零部件的質量絕對不能打折扣。”若說企業的社會責任,第一條就是企業對行業的責任,為縫機制造行業留下一堆打開全是干貨的圖紙和資料,以及不惜成本完成對零部件產品質量標準的堅持,讓標準股份因過硬的產品質量成為行業擔當,受人尊敬。
千仞崗的常熟工廠,2017年上半年剛剛換下了一批使用了近十年的設備,引進了標準的新產品GC6930A智能高速微油平縫機。據了解,換下來的近千臺標準普通平縫機在過去十年中運轉良好、故障率低、零部件耐用、縫紉品質有保障,使用壽命遠遠超過國內同類產品,其產品質量可見一斑。
標準歐洲的德國制造精神和標準股份源遠流長的企業文化和制造理念不謀而合:品牌的底蘊是企業文化,需要持續打造;對生產工藝的打磨需要時間和成本,更需要精益求精的信念;而技術的發展,就如朱寅所說,需要持續改進和不斷沉淀。在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深度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傳承工匠精神,并不懈地進行創新,是標準股份邁入自動化、智能化制造時代的法寶。
在標準股份的臨潼廠區,能感受到時代的烙印、內遷廠的痕跡。地處遠離繁華與喧囂的內陸省份,卻牽連起中國最發達城市上海和古老的德國工業城市凱澤斯勞滕,幾代人的汗水與歡樂、事業與生活在這里交融,成長的印記、事業的收獲、中國工業縫紉機產業的進步和變遷,都濃縮在這個時空中。標準人是會讓高速發展的中國社會感到熟悉又陌生、驚嘆又欽佩的一群人,他們身上有著機械人的精確、嚴謹、踏實,和被商業倫理熏陶出來的精明、重信用,也有精致的完美主義和罕見的理想主義在閃閃發光。
是幾代人的傳承與接力、創新與變革,成就了標準股份這朵絢爛的民族工業縫紉機之花。愿標準股份在新時代的洪流里,不斷自新,進一步釋放內生動力與活力,不斷演繹出華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