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發展現代制鞋產業:龍頭帶動 整體承接
2009年9月28日,中國鞋企龍頭百麗集團攜13億元巨資率先揮師進駐宿州,拉開了宿州鞋城發展建設的序幕;2012年1月31日,宿州鞋城的第一雙成品鞋在東藝鞋業下線;2012年9月3日,中國皮革協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在上海簽訂“安徽宿州—中國現代制鞋產業城”四方共建協議;2014年9月2日,在中國皮革協會七屆四次理事擴大會議暨第八屆皮業論壇上,宿州被授予“中國現代制鞋產業城·宿州”榮譽稱號。 2012年6月10日,第一屆 “中國制鞋產業轉移與轉型高層論壇”在宿州市拉開帷幕,這是宿州市歷史上舉辦的首個國家級論壇,截至2016年宿州市已成功舉辦了五屆“中國制鞋產業發展高層論壇”。
龍頭帶動 整體承接
宿州鞋城在優越的自然條件中誕生,并始終致力于以制鞋產業為特色的主導產業,通過吸引國內外一流的優秀制鞋企業入駐,開發、打造國際知名的制鞋品牌,實現制鞋業集群化發展;以時尚設計為先導,努力提高制鞋產業的附加值,并以此為基礎,促進鞋業創意設計產業的聚集,吸引國際制鞋業貿易合作伙伴,最終將鞋城打造成國內一流的集制鞋科研、設計、加工、商貿、展覽、物流為一體的,產業鏈完整的現代制鞋產業城。
目前,宿州鞋城總體規劃面積16.5平方公里,已建成12.5平方公里,共分制鞋生產區、生產配套區、中心商貿區、商住綜合區四大功能區,形成“六縱九橫”路網空間格局,園區內注冊登記企業及工商個體戶等1913家,吸納就業人口5.6萬人,如今的宿州鞋城已成為國內重要的制鞋產業基地。
從2010年到2016年,園區皮鞋產量由210萬雙發展到3400萬雙,增長了16倍;年產值由3500萬元增加至44.62億元,增長了127倍;利稅由1550萬元增加至7.3億元,增長了47倍。目前,鞋城園區整鞋企業由5家增至26家,制鞋及鞋材規模以上企業由15家增至38家,出口企業由1家增至10家,年出口額由100萬美元增至3000萬美元。成鞋的品類由百麗、康奈的皮鞋拓展到軍鞋、休閑運動鞋、冷粘鞋、注塑鞋等;產業鏈由原先單一的整鞋、鞋材產業延伸到紡織、亞麻布生產、休閑服飾、制鞋機械制造、自動化鞋機制造、運動設備制造等相關產業。如今的宿州鞋城已成為國內重要的制鞋產業基地,是安徽省為數不多的“中字頭”特色產業園區,在中部制鞋產業中占據不可或缺的位置。
產業優勢 得天獨厚
宿州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與江蘇、山東、河南、安徽4省15個市縣交界。宿州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是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匯區,沿海發達地區資本外溢、產業轉移的先行承接區。京滬高鐵、京福高鐵、鄭徐客運高速鐵路和隴海鐵路、京滬鐵路、宿淮鐵路形成了“三縱三橫”的鐵路網;京臺高速、徐明高速、濟祁高速、連霍高速、泗許高速形成了“三縱兩橫”的高速公路網。通江達海、北上南下、連東貫西,奠定了宿州的樞紐位置。
隨著沿海地區勞動力價格上漲、土地資源緊缺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區域經濟發展模式轉向等因素影響,傳統的制鞋產業開始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積累,宿州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步入了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黃金機遇期,促進發展的政策疊加效應開始顯現,承接產業轉移的綜合優勢也日益凸顯。
優勢一,區域布局空白,市場潛力巨大。縱觀我國皮革與制鞋產業布局,在整個中原經濟區,特別是安徽的制鞋產業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但是這里又是皮革制品和鞋類制品的主要消費地區。以宿州為基地發展皮革—制鞋產業可以輻射 300公里范圍內的區域,這里集聚著3億人口的消費群體,市場潛力巨大,區位優勢明顯。
優勢二,人力資源稟賦豐富,具有整體承接優勢。宿州市的勞動力資源豐富,已形成有一定產業素質的勞務大軍,年勞務輸出總量突破140萬人,且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與發達地區相比有30%-40%的明顯優勢。從2012年開始,外出務工人員每年以5%的速度回流,加上現有剩余勞動力,可以為宿州制鞋產業提供充足的產業工人。為此,宿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就業、戶籍、入學、醫療、養老等吸引勞動力的政策,一方面為鞋城企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務工資源,另一方面圓了務工人員“在園區上班,在城市安家”的夢想。
優勢三,政府引導建設,產業、社會資金共同推進。秉承 “高起
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
量建設”的要求,由政府投資對鞋城的公共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同時吸引各類社會資金共同開發建設,并實行統一管理,為入駐企業提供優良的投資環境。宿州鞋城建設規劃集設計、研發、生產、市場、物流為一體,從而營造出了優越的創業環境、產業環境、人居環境,為入戶的制鞋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
優勢四,產業配套完善,促進產業聚集。宿州鞋城的制鞋產業鏈在不斷發展完善,從皮革等原材料加工,到鞋材配套生產,再到專業的鞋材市場;從一般生產性工業園區,直至產城融合示范區。為將園區打造成全國有影響力的行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奠定了堅實基礎。
優勢五,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助推傳統產業升級。目前,傳統產業均面臨 “工業4.0”“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新形勢,宿州正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產業的發展,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助推制鞋等傳統產業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提高創新力和生產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集聚發展 轉型升級
宿州鞋城始終把招商引資工作當作推動園區發展的 “源動力”,堅持聚焦重點領域,健全招商機制,探索集約招商,精準招商的工作方法,確定重點招商區域,通過組建招商投資公司、成立四大招商分局,聘用專業招商人員,壯大招商隊伍,緊緊圍繞鞋服制造首位產業,開展“鏈式”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工作。
鞋城成立投資促進部,對投資興辦企業提供“一對一服務”,實行全程代理、專人幫辦。市行政服務中心服務大廳設立制鞋產業重大項目服務窗口,開設綠色通道,實行一站式服務,一表通關,限時辦結,并免收證件照工本費。一站式服務讓入園企業專心經營,謀劃發展。鞋城認真落實“四督四保”工作制度。扎實推進領導干部聯系企業“五包六幫”工作制度(包審批、包融資、包提升、包創新、包黨建,幫助項目建設、幫助生產運行、幫助政策落地、幫助解決用工、幫助提質增效、幫助減負發展),落實責任到人,問題銷號到底,推動項目提質增效,促進發展蓄能增勢。
鞋城按照“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功能復合、保障完善”的原則,同步完善園區的城市功能。綜合性醫院、學校、大型商貿區、市民廣場、社會福利院等配套設施已啟用和逐步完善,滿足鞋城產業工人對住房和生活的需求,達到“招得來、留得住、過得好”。
組織開展“銀政企”對接會,協助企業辦理“創新貸”項目,由宿州市城投集團在鞋城成立子公司,協助鞋城園區開展基礎設施融資、投資及項目建設,不斷提高融資能力,降低融資成本。
為進一步整合積累金融資源、商戶資源、渠道資源、市場資源等,為企業創造最大的商業價值,鞋城管委會注資成立宿州現代制鞋產業園招商投資公司,負責園區的項目招商、投資、建設及服務等工作。公司承擔現代制鞋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籌資融資、項目引進及建設任務;承擔現代制鞋產業園建設項目的成本核算及資金管理任務;根據園區發展需要進行土地收儲工作;承擔園區公益性項目建設的代建任務;負責鞋城管委會授權的國有資產的管理,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任務;負責組織實施鞋城管委會決定的其他重大事項。
全方位宣傳鞋城,為企業營造良好的招工氛圍。通過開展鄉企對接、村企對接活動,大大提升了鞋城的知名度。在縣區鄉村繁華地段設置企業招工宣傳廣告牌,有效傳播了鞋城企業的招工用工信息,力爭使鞋城招聘信息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得求職人員踴躍入企就業。
瞄準市場,積極拓寬人才引進渠道。瞄準高校,招攬緊缺和優秀專業人才。創新人才市場服務平臺。
創辦“鞋城大講堂”,開展培訓活動,提升企業員工素質。以“傳播企業文化,培育企業精神”為宗旨,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內部交流”等方式開展學習、交流活動,為企業領導層、管理層、一線干部、企業員工提供一個“交流學習、求知求新”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