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機“駝隊”,講述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新疆故事”
9月18日,新疆喀什地區麥蓋提縣庫木庫薩爾村,一位年輕的維吾爾族姑娘在村里的一間服裝合作社內縫制服裝。據介紹,在該縣各村的“訪匯聚”駐村工作隊的不斷努力下,一批服裝廠、手套廠、織襪廠等小型加工企業落戶鄉村,當地很多農村婦女通過技能培訓后,走出家門走進工廠,實現當地就業。
10月22日,新疆衛視今日聚焦播出“就業,讓生活更美好”聚焦十九大特別節目,講述了喀什地區利用當地棉花資源豐富的優勢,引進棉紡織業和服裝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產業扶貧的“新疆故事”。
喀什全稱“喀什噶爾”,意為“玉石集中之地”。喀什地區下轄1個市和11個縣,總人口449.92萬人。喀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境內主要民族有維吾爾族、漢族、塔吉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達斡爾族、蒙古族、錫伯族、滿族等31個民族。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樞紐,根據國家三部委《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要求,喀什積極落實發展紡織服裝業帶動就業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全力推動喀什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即以喀什經濟開發區為引擎,加快喀什市、巴楚縣兩個重點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建設,帶動伽師、岳普湖、英吉沙、莎車、麥蓋提等紡織產業園區發展,把喀什由棉花生產大區建成全疆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到2020 年實現帶動就業10萬人的目標。
服裝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技術人才。為支援新疆服裝人才建設,上海市教委、東華大學等對口援助喀什中等職業學校,針對南疆地域特點,合作打造了紡織服裝專業10門核心課程,內容涵蓋服裝面料、工藝設計、裁剪制版等全部服裝制作與生產管理等。
(喀什職業中等學校首屆紡織服裝專業學生在進行基礎縫紉實訓。圖1左二為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人才民生組組長、喀什地區教育局副局長陶文捷)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喀什服裝產業發展的進程中,從學校到工廠,都有一個個熟悉的身影——美機縫紉機,在新疆大地上站成一支支新時代的“駝隊”,“噠噠”的縫紉聲一如清脆的駝鈴,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新疆故事”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