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新消費 賦能新商貿 ——2017中國服裝大會大幕開啟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在最美的季節從事最美產業的服裝人齊聚一堂,在最美的武漢金銀湖畔于11月1日拉開了2017中國服裝大會的序幕。
本次大會以“連接新消費 賦能新商貿”為主題,600余人的會場座無虛席,來自全國各地服裝行業協會、商會、中國服裝協會常務理事以及新聞媒體界的領導與嘉賓,共同探討中國服裝行業未來的發展大計。
本次大會由中國服裝協會、武漢市硚口區人民政府主辦,武漢復星漢正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孫瑞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中國服裝協會顧問蔣衡杰、中國紡織經濟規劃院院長、黨委書記馮德虎,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信委副主任謝青,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周一奇,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國強,廣東名瑞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民強,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勛,湖北美爾雅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聞孫,迪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立華,上海東隆羽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郭連學,太平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江平,鄭州領秀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勇斌,江蘇紅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周宏江,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洪蘭,湖北省經信委副主任陶紅兵,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韋一良,湖北省纖維檢驗局黨委副書記王澤輝,武漢市招商局局長陳平,武漢市經信委主任黨蓁,武漢市硚口區委書記景新華,武漢市硚口區人民政府區長劉丹平,復星集團執行董事兼董事長郭廣昌,復星集團全球合伙人、復星地產總裁王基平,復星集團全球合伙人、星泓控股總裁劉斌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本次大會,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楊金純為大會主持人。
新關注:武漢的時尚機遇
大會伊始,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徐洪蘭在致辭中稱,服裝產業是武漢的傳統優勢產業,有著堅實的產業基礎,完整的產業鏈條,完備的產業配套,尤其已經形成了以武漢為核心的中部城市群所帶來的巨大消費動力,使武漢的時尚產業具有巨大發展空間。漢派服裝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曾風靡全國,創造了一系列知名品牌,曾經中國十大女裝品牌武漢占了六席。武漢是一座因時尚而精彩、因文化而興的魅力之城。
“巴黎時間2017年10月31日,北京時間11月1日凌晨零時30分,武漢市正式入選為全球創意網絡設計之都,這是繼北京、上海、深圳之后的中國第四個設計之都。” 徐洪蘭同時在大會上表示,這是武漢市的一件大喜事,同樣也會為武漢時尚產業的發展帶來無限機遇和有力保障。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多方支持,作為武漢“招商大使”的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根據企業多年來投資服裝產業的情況,對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提出了幾點看法。
“好服裝不是靠賣出去的,是靠造出來的,所以未來好的制造企業會成為稀缺資源。”他在致辭中表示,通過信息化革命、智慧化革命打通C端,讓制造端能夠無縫連接消費者,讓消費者需求得到更好滿足,讓企業獲得的利潤能進行新一輪的創新研發,復星提出了C2M的戰略,就是要通過人工智能、機器人實現工業化的智慧制造。
基于此,復星將在武漢打造一個全新的時尚中心,專注服務于品牌商、設計師和核心貿易商。項目要對供應鏈進行重構,聚集設計、物流、交易等核心產業元素,服務本地和全國品牌商;打造信息化品牌,利用信息化手段讓設計師和貿易商在提升品牌價值上更有效,能夠集中發揮更高的效益;最終成為一個線上線下全鏈條共生的B2B、B2C的時尚中心。
“希望通過這種打造,充分利用武漢自身的歷史積淀和區位優勢,為打造新時代的時尚之都,重振漢派服裝做一點貢獻。”郭廣昌說。
其后,武漢市硚口區人民政府、上海星泓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服裝協會三方共同簽署了中國時尚產業武漢孵化基地戰略合作協議,真正實現產業與資本的對接。
新熱點:行業的平穩態勢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在大會中發布了2016—2017年度中國服裝協會報告,對于中國服裝行業今年以來的運行情況,根據前三季度的相關數據統計,陳大鵬用“穩中向好、質效領跑”八個字來概括。
相關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服裝行業生產保持穩定——2017年1-9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228.60億件,同比增長0.84%,保持穩定小幅增長,服裝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為6.4%,同比增長2.2%;投資有所擴大——1-9月我國服裝行業實際完成投資3548.22億元,同比增長3.42%;市場逐漸轉暖——1-9月,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類商品零售額7395億元,同比增長7.1%,穿著類商品網上零售額快速增長19.2%,同時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統計,1-9月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0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62%;出口降幅收窄——1-9月,我國累計完成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178.55億美元,同比下降0.4%;行業盈利能力穩定提升——1-9月,服裝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保持快速增長,增速分別達5.83%和11.38%,銷售利潤率5.60%,銷售毛利率13.76%。
“我們正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中國服裝行業也正進行著一個歷史性變革——從服裝大國走向服裝強國。而創新是服裝產業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驅動力。”陳大鵬強調,未來,要全面構建中國服裝行業強國新優勢,打造新時代具有國際競爭新優勢的創新型產業,這就要求企業要以產品為本、科技驅動、渠道創新、文化賦能、責任導向。
“與其說做產品,不如說做文化;與其說做產業,不如說做境界;與其說做企業,不如說做人。”陳大鵬最后用一位新華社記者在時裝周上的感言做了一個小結,他說,所有偉大的復興歸根到底都是文化的復興,一個有精神境界和文化內涵的企業和產業才有機會創造歷史。
與此同時,陳大鵬還對中國服裝協會的工作做了匯報。過去一年,協會主要在產業研究和信息服務工作、科技推動工作,集群發展工作、品牌建設工作、人才培養工作、市場拓展工作、社會責任工作方面進行了拓展和創新。
新觀點:產業的創新驅動
在年度觀點發布環節,五位受邀嘉賓本別就科技驅動、智能制造、文化引領等方面分享了企業的發展戰略以及未來的創新動力。
杰克股份創始人、杰克控股集團總裁阮積祥以“技術驅動的產業變革”為題,通過企業自身在智能設備研發方面的成果,分享了他對服裝智能制造的理解。他表示,服裝產業鏈非常長,集中在智能制造、服裝需求側的三大變化是質量要求提升,時尚化、個性化,交貨周期縮短,因此服裝企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生產質量提升、交貨提升和招工難,因此必須要通過智能制造解決這一系列問題。
杰克也通過為服裝企業提供從裁到縫軟硬件一體化解決——個性化批量生產——少人化無人化——工業互聯分布式——供應側平臺化的一系列解決方案,實現縫前到縫中的智能生產管理系統。“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服裝,讓服裝產業工人能夠快樂、幸福的工作。”阮積祥稱,這是杰克的目標。
依文集團總裁張挺通過依文·中國手工坊對苗繡進行發掘的經驗發布了“文化引領的價值創造——創造未來比預測未來更重要”的年度觀點。他表示,依文·中國手工坊將中國少數民族傳統工藝苗繡與時尚相結合,不僅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而且對中國傳統文化也起到了傳統和推廣的作用,更根植于企業文化,成為企業持續創新的動力所在。
“產業發展從單點突破已經到了系統整合,文化+品牌+供應鏈系統缺一不可,技術創新下的產業創新模式,正從個體價值,到群體價值,到產業價值,產業+技術是企業的必經之路,而開放型的市場也讓企業管理進行了重構,從管理競爭到管理合作,從同業聯合到異業跨界。”張挺說,創造未來比預測未來更重要,順勢而為是企業戰略的首選。
“平地起驚雷。”是李克強總理在參觀完迪尚集團后作出的評價,發展25年來以專注、專業、堅守、創新為理念的迪尚集團已經成為業內知名的服裝供應鏈專業供應商。其董事長朱立華此次提出“端云協同的智能轉型”的觀點。他表示,科技進步改變時代,信息化、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顛覆傳統,消弭邊界。端云協同本質上是互聯網和和價值網思維下產業的無邊界協同,是現階段推動中國服裝業智能轉型的一個途徑。實現端云協同是實現智能化生產制造的關鍵,以客戶價值為核心,構建中國服裝行業的價值網,打造中國服裝產業智能云平臺系統,提倡在端云協同網絡內,各協同端高度專業化,每一個成員高度專業化,讓協同后的價值網效能更強大。
“迪尚 20 多年來只做了一件事——做衣服。”朱立華說,作為企業也要不忘初心,不要一味追求大而全,要走專業化的道路,堅韌不拔做事,把自己真正做成行家、專家,才能把事情做到極致。
中國服裝協會產業經濟研究所董嘉鵬博士以“科技賦能營銷創新”為主題,分享了企業如何通過數據驅動實現智能營銷。“所有的生意都是數據生意。” 董嘉鵬借用凱文·凱利的話表示,現在每一個消費者的消費路徑都會成為企業下一步的決策依據,因此必須要注重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而以往線上流量和線下入口不平衡的問題也能夠通過技術手段,如二維碼等方式解決,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可以充分利用會員數據,插上數據化的翅膀,導入會員電商,真正讓數據產生價值。
最后,太平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江平以“消費導向的品牌進化”分享了企業抓住新生代消費者,精準定位品牌價值區間,實現品牌階梯式發展的經驗。他表示,“服裝行業走進了一個新時代,未來的新零售,將迎來以消費者為中心,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的新使命,面對新生代消費者的不斷壯大,太平鳥業將圍繞全新的消費導向,繼續專心專注地根植于零售,并與之不斷成長、進化。”
年度觀點發布之后,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焦培進行了中國服裝協會有關事項通報,公布了2016年年度服裝行業百強企業名單,并對2014年、2015年、2016年連續三年名列中國服裝行業百強前十名的企業——偉星集團有限公司和山東南山紡織服飾有限公司授予“中國服裝行業優勢企業”稱號,并為企業法人代表——章卡鵬(偉星集團有限公司)、趙亮(山東南山紡織服飾有限公司)頒發“中國服裝行業功勛獎章”。此外,公布授予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威士機械有限公司、常熟市百聯自動機械有限公司、重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參數技術(上海)軟件有限公司、廈門啟尚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中瑞思創五蓮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萊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八項創新項目,榮獲2017“中國服裝關聯產業年度優秀創新項目”稱號。大會上還公布了“2017中國技能大賽——全國紡織行業“富怡杯”服裝制版師職業技能競賽”全決賽表彰決定:郭曉強等6位同志榮獲“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稱號,陳發等12位同志榮獲“全國服裝行業服裝制版操作能手”稱號,劉嬋英等20位同志榮獲“優秀獎”,授予上海服裝行業協會、浙江省服裝行業協會、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協會優秀組織獎,授予天津寶盈電腦機械有限公司、江西服裝學院“特殊貢獻獎”。
新未來:需要的全新滿足
大會最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孫瑞哲對大會進行了總結。他表示,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是要打造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以及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
對此,孫瑞哲也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以技術的智去護航文化的美。服裝是美學表達與技術呈現交相輝映的產業,因此服裝產業的選擇必須是技術+文化,引領新經濟時代,創造消費價值,傳播新生活方式。二是要以資本的力來堅守實業的基。實體企業和資本市場是道與術的關系,不可本末倒置,實業的基必須是建立在產品定位、研發制造、渠道選擇、文化傳播等各個環節穩健發展的基礎之上。三是要以責任之心擔當發展的力。中國服裝行業要形成科技、人才和可持續的新優勢,讓科技、時尚、綠色成為行業的新標簽。
孫瑞哲說,“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服裝行業就是要為解決當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方面作出貢獻,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此外,在兩天的會議期間,同期還設置了十二場平行論壇和一場高端論壇,分別以時尚消費者洞察與精準營銷、新商貿:模式創新與融合發展、C2M模式的機遇和挑戰、數字世界的品牌聲量與勢能、新價值:技術語境下的設計、全渠道模式下的供應鏈新變革、物聯網:制造“芯”機遇、場景跨界與業態創新、智慧商業:數據的價值、社交媒體與內容電商、第三次產業革命:新商貿關系與新流通方式等為主題,演講嘉賓與參會嘉賓共同針對行業熱點開啟了一場全新的智慧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