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如何與澳洲市場無縫對接?專訪商會會長曹甲昌
11月16日,為期3天的第十七屆澳大利亞中國紡織服裝服飾展閉幕。今年,該展會迎來了近4000名專業觀眾。
不同于歐美市場,澳大利亞市場訂單量較小。盡管如此,不少參展企業都表示很有收獲。他們對開拓澳洲市場十分期待且充滿信心。“在展會上,我們可以和企業直接交流,更加了解市場的真實需求。”
澳展如何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搭建起一座橋梁,讓中國制造和澳洲市場無縫對接?為此,《中國紡織報》記者對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會長曹甲昌進行了專訪。
您對此次展會整體感覺如何?
曹甲昌:澳展是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自主展會,已經成功舉辦了16屆,展會成熟,辦展經驗非常豐富。因此,招展并沒有壓力,很早展位就已報滿。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澳大利亞,澳展的知名度都很高,它已經成為一個無形的品牌,這也是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一直努力的成果。
這也是我第一次參加澳展,可以看出從展館設計到展位布局都非常合理,安全把控也做得很好,這對展會尤其是海外展十分重要。
對紡織服裝產業而言,展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貿易平臺,是企業及時了解行業最新技術、流行趨勢、營銷手段的窗口,是企業對接消費市場、尋求采購商訂單的重要工作平臺。作為商會,我們的宗旨就是做好服務并不斷完善,促進貿易達成。
都說澳大利亞市場不大,企業參展的積極性卻很高,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曹甲昌:近年來,中澳紡織服裝貿易快速增長,中國對澳出口由2001年的11.5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50.3億美元,增長近4倍,從中澳自貿協定簽署后,中澳貿易一直保持穩定發展。
展會受歡迎,一方面是因為該展會已經形成了品牌,另外一方面與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季節與我們相反有很大關系。在這幾天的走訪中,不少參展企業都表示澳大利亞市場對他們吸引力很大,他們可以利用季節差把訂單和其他市場區分開,工廠不會因季節而閑置。
此次前來的企業很多都是連續參加澳展,每年前來會會老客戶,同時增強對當地市場的了解,從而不斷改進產品。展會第一天就有一位展商表示,上午展會剛開始,就有采購商來詢問并簽下意向訂單。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在助力企業“走出去”方面起到怎樣的作用?
曹甲昌:“走出去”是趨勢,因為國內一方面環保壓力大,另外一方面用工成本高,企業同時面臨產業和生存兩大壓力。因此,企業需要積極尋求更多市場機會,有的積極開拓對外貿易,有的順應產業發展需求去海外建工廠。“走出去”一方面降低了企業成本,另一方面也帶動了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
目前,中國企業走向東南亞的比較多。為順應“一帶一路”倡議,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將于今年12月舉辦2017緬甸國際紡織展,預計招展160家國內外紡織企業,展出面料產品10萬件,吸引緬甸及周邊國家紡織服裝企業來觀展對接。
參展企業眼中的澳洲市場特色
1.市場小,訂單量小
2.澳大利亞消費能力不錯
3.對價格接受度相對較高
4.精品店和獨立設計師較多
5.電商正在高速發展
6.對產品質量、個性化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