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影響 我國10月份進出口增速不及預期
11月8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前10個月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2.5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9%。其中出口12.41萬億元,增長11.7%;進口10.11萬億元,增長21.5%。
與貿易進出口總額穩步增長不同,10月份以人民幣計價進出口增速雙雙不及市場預期。中國10月份進口增長15.9%,不及預期的17.5%,前值19.5%;出口增長6.1%,不及預期的7%,前值9.0%。
“多方面因素造成10月份人民幣計價進出口增速低于預期。”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進出口增速的減緩趨勢可以從上個月的數據和指標中看出,例如外貿先導指數的下降。10月份進出口增速變緩是普遍現象,不止在中國,中國周邊的一些地區10月份進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減緩。此外,人民幣貶值幅度減小,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增大都會造成貿易增長變緩。
白明表示,未來我國的進出口將經歷從快速增長到穩步增長的階段變化,出口增長和國民經濟增長大致同步,而進口將增長相對較快。
數據顯示,前10個月,中國對美國、歐盟、日本、東盟市場進出口均較快增長。而10月份,中國對歐盟、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出口增速上升,對美國、加拿大、印度、巴西出口明顯下滑但仍保持較高增速,對部分亞洲經濟體出口增速降幅較大。
對此,白明認為,考慮到歐美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比較嚴重,歐美等國的經濟出現好轉并不表明我國外需向好。此外,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受到東南亞地區廉價勞動力的競爭沖擊更加嚴重。
對于未來兩個月貿易進出口走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認為,目前我國外貿形勢尚可,美國和歐盟的外需穩定但增長基礎不牢固,且歐盟目前局勢動蕩,未來進出口出現波動很正常。
有觀點認為,10月份進口增速遠遠高于出口增速,如果長期維持這樣的增速差異,中國有可能由長期的貿易順差國變成逆差國。對此,屠新泉認為,貿易進出口的月度數據波動太大,不能以一個月的增速差異來預測進出口未來的變化趨勢。目前來看,中國貿易順差國的身份仍會持續很長時間,但從長期來看,轉變的可能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