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起回憶的縫紉機
在我家,有一臺上海縫紉機二廠生產的蝴蝶牌縫紉機,說起這臺縫紉機,又勾起了我對往事的諸多回憶。
1972年,我在長安縣王曲服役,我的兩個兒子相繼出生,妻子很想買一臺縫紉機,好給兩個兒子縫衣服。但在當時,作為家庭“三大件”的縫紉機(另兩件是自行車、手表)相當緊缺,而且是憑縫紉機票方可購買,這縫紉機票可是一票難求啊。有一天,我和后勤處的謝協理員閑聊時,說出妻子想買一臺縫紉機卻苦無門路,他對我說,這事好辦,你怎么不早說呢!他告訴我,他愛人在長安一家百貨店當售貨員,可以讓他愛人幫忙弄到一張縫紉機票。我聽后還有些半信半疑,沒料到沒過幾天他就拿了一張縫紉機票給我。他對我說,蝴蝶牌是上海的名牌,搶手貨,他愛人費了不少勁,才弄到這張縫紉機票。我當時聽說后感激得緊緊握著他的手,久久不放。
星期天,我拿著這張縫紉機票,花了120元,買下了這臺蝴蝶牌縫紉機。當時妻子帶著兩個兒子在寶雞虢鎮群力無線廠工作,我費了很大的勁,乘火車將縫紉機送到妻子的住處。等我打開包裝箱,安裝好后,妻子一試,非常好用。從此,妻子在下班之后或星期天,便用這臺縫紉機為兩個兒子做衣服,免去了她手縫之苦。有一年過春節,兩個兒子穿著妻子做的一身新衣服去給同事拜年,大家見后好一番稱贊,這個夸妻子為大兒子縫的花上衣真好看,那個夸妻子為小兒子縫的藍褲子真合身,妻子和兩個兒子都樂得合不攏嘴。
1979年,我從部隊轉業到西安市東郊朝陽儀器廠,妻子也從寶雞隨我調到該廠。在搬家時,我們也將這臺縫紉機搬到了家中。我和妻子及兩個兒子所穿的衣服,都是用這臺縫紉機縫制的。妻子的那些女同事,見她有裁剪手藝,便紛紛將布料拿來,讓妻子代為裁剪、縫紉。妻子從來都是來者不拒,為了將同事的這些衣服縫出來,她常常要“咔嗒咔嗒”踩著縫紉機忙活到深夜。
隨著時代步伐不斷前進,日子好過了,商品豐富了,人們也有錢了,開始在商場購買成衣,很少有人再自己縫衣服了。我家亦是如此,全家人穿的衣服都是買來的,那臺縫紉機也漸漸地被冷落在了屋子的一角。
后來,我家又搬了幾次家,但每次搬家都沒舍得把這臺縫紉機處理掉,而是小心翼翼地把它搬進新家。如今,這臺縫紉機仍然保存在家中,我要將它作為家中“珍藏物”,傳承給兩個兒子,希望他們記住那段艱苦的歲月和妻子辛勞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