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未來的發展趨勢(上)
隨著國內工業發展的不斷推進,尤其是“工業4.0”和“智能制造”這兩個概念的不斷深入人心和實踐,縫制設備行業在近幾年也在發生急速的變革,自動化、物聯網化、智能化等概念悄然盛行。通過CISMA2017,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這種變化。
本次展會給人最大最直觀的感受是各種自動化、智能化的縫制設備的大量涌現。首先是平縫機,在上一屆CISMA2015上,平縫機的最大亮點是兄弟縫紉機推出的“電子送料+觸屏”技術,這種技術改變了傳統的送料模式和平縫線跡,使送料軌跡能夠智能化地根據面料的不同進行調節。經過短短兩年的發展,這種技術就在本次展會上成為一種熱潮,儼然有成為普及機型的趨勢。包括重機、杰克等公司在內的各大縫紉機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電子送料+觸屏”機型,讓人不得不感慨縫紉機行業技術發展的迅速和競爭的激烈。
模板機也是本次展會的熱門機型,幾乎每一家大型的縫紉機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最新模板機。如果說上一屆展會的模板機體現的是“縫紉自動化”這一概念的話,那么本次展會體現的則是“縫制設備多功能化”的概念。“多功能化”除了縫紉自動化外,還體現在切布自動化、換模板自動化、熨燙自動化等方面。換模板自動化除了一些可以自動換模板的機型外,還出現了大型的自動換模板無人生產線。雖然在工作效率方面還不甚令人滿意,但是這種技術是一次很好的縫紉工廠自動化與無人化的嘗試。另外,為了實現“完美線跡”而開發的旋轉頭技術也在本次展會上全面開花,體現了縫制設備廠商對于這一領域的技術發展有著高度一致的看法。
本次展會另外一個亮眼的看點,自然是多套自動化成衣生產線的出現。以杰克旗下的意大利公司MAICA為代表的襯衫生產線,向人們展示了襯衫的全套自動化生產流程。舒普的牛仔褲自動生產線,讓人們對牛仔褲的各種精巧的自動化生產工藝嘆為觀止。還有很多其他參展商,也向人們展示各種各樣的自動化生產工藝的機型。本次展會可以說是掀起了一股服裝工藝自動化的熱潮。
通過以上對CISMA2017的回顧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縫紉機行業,尤其是國內的縫紉機行業,在技術上將會朝著以下幾個方面發展:
1、全方位的自動化
中國的縫制機械行業經過多年專注質量提升工作,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平、包、繃、鎖、釘、套等傳統母機的技術上日漸成熟與穩定,產品質量的升級空間縮小,產品同質化加重,這迫使企業要在技術上開辟新的發展空間,尋求差異化競爭。同時,隨著各種自動化技術在縫紉機行業的不斷實踐和發展,縫制效率和縫制質量的提升已經獲得市場的廣泛認可,縫紉機的自動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以上這些原因將會促使企業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動化的升級中來。
那么自動化的具體對象是什么呢?
(1)縫紉操作自動化
縫紉是服裝工藝全流程中的一部分,也是縫紉機在服裝工藝中的主要職責所在。完整的縫紉操作除了腳踏縫之外,其實還包括手送料、剪線、換梭心、繞梭心、抬壓腳等工作。
縫紉機的發明實現了對手縫的自動化改造,而現代的工業縫紉機則是將手送料、剪線、掃線、換梭心、繞梭心、抬壓腳、潤滑等原先是人工操作的那部分,也升級為由機器替代,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如近幾年發展迅速的模板機,即是對手送料的自動化升級。如果將以上縫紉操作都升級為自動化,那么就是一臺自動化程度很高的縫紉機。
近十年來,縫制設備企業對剪線和抬壓腳技術的自動化升級非常普遍,而自動送料技術的大發展則引領了近幾年的技術變革,包括平縫機電子送料技術、模板機自動送料技術等。未來在縫紉工序領域的技術發展,還將會以自動化升級為主。隨著新技術的不斷開發,其創新型的升級空間會不可避免地縮小,不斷完善和穩定將會是其后期發展的主要內容。
(2)縫紉機調節的自動化
對縫紉機本身一些機械部件的調節,也是手工操作的,如調旋梭、調節中壓腳高度和行程、厚料機調節壓腳交替量等。縫紉工序的工作主要由縫紉機操作工來完成,而這部分工作則主要由機修工或一些資深的操作工來完成。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這方面的自動化或半自動化技術,如電子中壓腳技術、自動化壓腳交替量調節技術等。由于此前縫制設備行業主要的研發對象是縫紉工藝的自動化,因此縫紉機調節的自動化升級改造還是存在很多的發展空間,未來還會有很多這方面技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