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未來的發展趨勢(下)
2. 完成多種服裝工藝的多功能化
服裝工藝的全套流程除了縫之外,還包括切、折、燙、翻、選等,同時還包括上述操作過程中對面料的固定和移動。傳統縫紉機只負責完成縫紉,而其他工序則交由其他工人手工操作,或者其他專用設備完成。隨著縫紉機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包含一種或多種縫以外功能的“一機多用”的機型不斷出現,不僅進一步提高了服裝生產效率,而且從總體上講還能降低企業成本,因此受到客戶的歡迎。
成衣自動生產線是服裝工藝多功能化的最好例子,一臺生產線中,大部分機器都能夠實現多個工藝。如自動貼袋機,能夠完成折和縫兩個功能;自動送扣機,能實現送扣和釘扣兩種功能;自動袖英機是縫和切兩種功能;開袋機也是縫和切兩種功能。CISMA2017多種成衣生產線的亮眼展出,預示著在未來會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該領域的研發中去。
展會上的熱門機型是模板機,在各個廠家各式模板機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切布功能。這種模板機不僅可以實現自動縫紉,還可以實現縫完旋轉切邊,比用手工切邊效率提高了很多。切邊的技術也有很多,包括上旋轉切刀、下旋轉切刀、激光切刀、高頻振動切刀等,這也體現了各個廠家對 “一機多用”這一概念的重視。杰克展出的M80B-X-F14也是在這種概念下設計而來,它同時包含了縫、切、燙三項工藝,多功能化進一步提升。展會上還出現了不少自動換模板的機器,客戶都對它們很感興趣,這是因為出現了模板機之后,換模板也成為了服裝工藝中的一部分,提高這部分工作的效率,也是很多服裝廠的需要。
縫制設備行業所有的技術進步都是為了既降低生產成本,又提高服裝的生產效率和質量,目前來看,縫紉機的轉速提升空間比較有限,單純的縫紉速度提升對整體的服裝生產的效率提升來說,也是比較有限的。因此,要進一步提高服裝的生產效率,縫紉機的技術發展應當突破原有思維,充分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多功能化”或“一機多用”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3、物聯網技術將逐漸植入縫紉機
大型服裝企業為了統計產量、工時、品類等信息,都需要進行數據的統計和管理,以便更好地進行生產管理。傳統的人工統計顯得低效和不準確。而機電一體化程度高的縫紉機,由于可以生成轉速、針數和花樣種類等數據,因此可以通過在縫紉機中植入物聯網技術,收集所需要的各種數據信息,并實時上傳到相應的生產管理軟件上,供管理者隨時參考,或者直接通過軟件智能地安排生產任務,這樣一來縫紉機上物聯網技術也間接地提高了服裝企業的生產效率。
實際上,現在很多大型服裝企業都已經在實施這種現代化生產管理,他們在訂單的技術需求欄目中,都有明確的關于提供生產相關數據的指標,但是現在還是很少有縫紉機企業能夠實現這方面的需求,這說明縫制設備企業在物聯網的技術發展上還沒有跟上現代化生產管理的步伐。研發人員對生產效率提升的理解,還只停留在縫紉機的轉速和自動化升級上,對基于電子數據收集的現代化生產管理帶來的生產效率提升,缺乏足夠的認識。
在未來,隨著縫紉機企業自動化升級的逐漸完成和對物聯網認識的逐漸深入,物聯網技術在縫紉機中的植入將是一個必然趨勢。
縫制設備的技術發展趨勢,不是基于某種理論產生的,也不是閉門造車憑空產生的,而是從根本上為了滿足服裝企業對生產效率、質量和成本等方面的需求形成的一種必然規律。要進一步滿足客戶的需求,可以從多個方面實現,自動化和多功能化是生產效率、質量穩定性和人工成本方面滿足客戶需求,而物聯網技術則是從提升生產管理水平進而提高生產效率方面,滿足客戶的需求。縫制設備企業應該在研發過程中,更好地去傾聽客戶的聲音,更好地去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才能正確把握縫紉機的發展趨勢,開發出市場真正需要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