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人陸永良: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
1972年,剛剛17歲的陸永良義無反顧地加入了西安標準公司,1974年他被安排到電鍍鑄造、涂裝車間輪崗實習,實習結束后,被正式分配到三梭車間工作。198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陸永良從三梭車間被調派到工業縫紉機總裝車間工作,在總裝車間工作了六年后,1986年他又因工作需要被調派到了營業部,在營業部一干就是十一年。1997年,為適應公司發展的需要,陸永良從技術崗轉到銷售崗,被任命為標準公司華東分公司的副總經理,在江蘇重鎮常熟市場創造了電腦平縫機快速普及的銷售奇跡。從1972年到1997年,陸永良已經從青春歲月步入不惑之年了。
成功打開開袋機市場的大門
在常熟市場成功快速普及電腦平縫機以及后來繼續在華東市場的銷售工作,慢慢練就了陸永良做生意的能力,讓他從銷售的門外漢迅速成長為成熟的營銷工作者。此后,凡是跟陸永良做過生意的老板最后都成為了他的朋友,朋友之間繼續互惠互利地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陸永良非常喜歡自己的銷售工作,也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不斷進步著。由于陸永良的勤奮好學和不怕吃苦,他的銷售工作做得越來越順暢,并一直在銷售崗位上工作到退休。
在擔任標準華東分公司副總經理期間,還有一件事情讓陸永良印象深刻,那便是他成功打開開袋機市場大門的過程。
當時標準公司與德國公司合作開始生產和銷售開袋機,這種開袋機雖然效率高、品質好,但是價格特別昂貴,一臺開袋機售價將近18萬元,所以在國內市場非常難銷。陸永良一開始也認為,開袋機是西服廠用來開口袋的專業設備,而國內凡是真正做中高端西服品牌的服裝公司一般都會選擇國外的高端開袋機,自己公司生產的開袋機應該是賣不動的。可是后來陸永良轉念一想,國內普通服裝企業之所以不會購買開袋機,不是因為機器不好,而是因為售價太貴,那如果在不太在乎價格、而更在乎效率和品質的監獄系統嘗試售賣,結果會怎么樣呢?
說干就干,陸永良及他的銷售團隊開始把開袋機的市場切入口瞄準監獄系統。果然,監獄系統非常需要開袋機。因為監獄系統的人工流動性大,熟練工人不多,而開袋機在效率和產品質量上都符合他們的要求。一個熟練工人一天最多也只能開兩百多個口袋,而開袋機一天卻能輕松開兩千多個口袋,效率是人工的十倍以上。而且開袋機開出來的口袋平整美觀,質量上乘。于是開袋機市場在監獄系統的大門就這樣被打開了。
有了初次成功的開袋機銷售嘗試,陸永良決定撬開社會服裝企業使用開袋機的大門。經過大量的研究分析和準備,陸永良決定仍然以常熟休閑男裝工廠為銷售突破口。在得到了標準公司領導和常熟當地經銷商的大力支持后,陸永良開始了一場主題為“休閑男裝用開袋機開口袋是休閑男裝開口袋的一大革命”的大型推廣活動,邀請了常熟當地許多優質服裝企業的老總光臨活動現場。經過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用開袋機進行了各種規格開口袋的演示后,大家都覺得機器效率高、品質好,但一聽到售價接近18萬元一臺后,大家又開始紛紛打退堂鼓了。
這是陸永良事先早已預料到的,開袋機的售價相對而言的確很貴,而當時的勞務加工工資還是很低的,一個開袋女工的平均月工資才一千元出頭。陸永良在活動現場一直在觀察企業老板們的表情和反應。這些老板們在看到機器的時候都是滿臉喜悅,但是一聽到售價就開始拼命搖頭,都嫌太貴。直到活動快結束的時候,終于有一位服裝企業負責人跑過來對陸永良說,希望標準公司能夠先拿一臺開袋機到他們工廠去試用一個禮拜,一個禮拜后如果機器得到了普遍認可便會考慮購買。
在征得了標準公司高層領導的同意后,陸永良同意先讓這家服裝廠試用開袋機一個禮拜。一個禮拜后,這家服裝廠決定購買兩臺。就是這兩臺開袋機讓陸永良成功地打開了常熟開袋機市場的大門。有了第一家企業使用開袋機后,其他常熟的服裝廠也不甘落后,都開始主動聯系經銷商表示希望購買,在那一個月里,常熟市場一共賣了22臺開袋機。
憑著敢想敢干成功打開開袋機市場大門這件事,陸永良充分證明了自己的銷售能力,也讓標準公司的幾乎所有高層領導都對他刮目相看,并開始更加重用他。陸永良也是憑著這件事成功接管了華東分公司。
被評為全國機械工業勞動模范
升任為華東分公司總經理后,陸永良更加繁忙了。期間他又多次向公司提議組織開發、生產和銷售長臂機、切包一體機等標準公司暢銷機型,并將安徽市場的年銷售額從1200萬元提升到了3000萬元。
升任華東分公司總經理后,陸永良做的第一件轟動的事情就是拉動了安徽市場的銷售。他用了二個多月的時間對安徽市場進行實地調研,然后確定了新的銷售方案,新方案一經執行,安徽市場的銷售額迅速地從原來的1200萬元左右提升到了3000萬元左右,并連年保持3000萬元左右的銷售業績。這件事讓標準公司高層領導更加堅信讓陸永良升任華東分公司總經理是一個明智之舉。
后來,陸永良去南京拜訪客戶的時候,經過一個車間,看到車間工人正在用模板給羽絨服袖片絎棉。用模板加工羽絨衣片,效率高,質量好,但陸永良卻感到非常納悶,為什么只做袖片,而不做前片和后片。經過仔細詢問,陸永良得知,是因為沒有長臂的縫紉機,大的衣片縫不了。這讓陸永良感到非常興奮,他借此靈感立即向公司申請開發和生產加長型的縫紉機,同時尋找并組織資源,普及模板的制作與應用技術。就這樣,長臂機在標準公司早早誕生,一經推向市場,立刻引來火爆的銷售業績。
還有一次,陸永良去蘇北拜訪客戶,在車間發現工人在為“優衣庫”秋羽絨服加工切“縫頭”毛邊后再用滾條包邊,分二道工序縫紉,成本高,效率低,質量差。陸永良由此又得到改良機器的靈感,切包一體機就這樣誕生了。切包一體機一邊切毛邊,一邊包邊,兩道工序合成一道,包出來的邊既整齊又美觀,包邊速度成倍提高,成品質量也有顯著提升,給羽絨產業的發展解決了一個大問題。因此,切包一體機推出后,立刻受到市場歡迎。
由陸永良提議開發、生產和銷售的長臂機、切包一體機是標準公司的暢銷機型,在華東分公司每年的銷售總額中,這兩款機型的銷售額要占據25%。也正是因為陸永良在升任華東分公司總經理后為標準公司做出的這一系列巨大貢獻,使得他在2009年獲得了全國機械工業勞動模范的榮譽稱號。
陸永良現在已經退休兩三年了,但由于他對工作的熱愛以及公司對他的需要,他仍被返聘,繼續奮斗在工作崗位上,繼續發揮著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