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放2017之環保整治中的縫機行業
事件回顧
2017年9月,中央環保督查第一次進駐浙江省,開始了全省范圍的全面環保檢查。縫紉機制造的產業集群地浙江臺州,也在這次環保大檢查的范圍內。我國的縫制機械生產,很大一部分依靠中小企業以及非品牌的產品制造商。這些企業往往處于制造業的較低端,既沒有財力進行科技研發,也沒有意識進行綠色生產,因此2017年下半年開始的環保大檢查,對它們的正常生產造成了較大影響。
據了解,此次環保督查檢查的具體事項包括:生產配件的同時有出來粉末的輔料、相關的燃煤鍋爐等設備要查封,發現有噪音、氣味濃的產品也要整頓,沒有營業執照、不規范的廠家需要重新整頓,順帶查存在消防安全隱患的,順帶查偽劣及假冒仿牌的等等。出現偷排廢水、排放油漆味等刺鼻氣體、低頻噪音或噪音過大、粉塵污染、未公示環評、無環保審批手續、電機組存在運行安全隱患、違法建設、私設暗管排污、煤渣到處飄散、紙渣挖坑填埋存在問題等,工廠面臨罰款、關停、責令整改、約談等。對企業環保落實的情況進行檢查,包括項目是否依法履行環評手續,查看環評文件及環評批復等;查看項目的性質、生產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采用的污染治理的措施等是否與環評及批復文件一致;環評批復五年后項目才開工建設的,是否重新報批環評;檢查項目投運后,是否進行了環保竣工驗收;環保竣工驗收手續是否完備等。
有話大家說
在經濟粗放式發展階段,人們往往忽視環境,片面地追求經濟增速;但是隨著現代工業社會的發展,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的程度越來越嚴重,空氣、水質等污染威脅到人類健康和生存,人們才停下腳步反思、調整。改革開放以來極速發展的中國社會也不例外,好在發展中國家擁有發達國家平衡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前車之鑒。這次中央環保督查對浙江省整治的全面性和嚴厲程度可謂空前。
不少整機企業主認為,保持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關系,不僅人人有責,對于工業加工制造企業來說,更是義不容辭。他們認為,這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企業在實施生產的過程中必須保證其排放的廢水、廢氣、粉塵、噪聲經過專門處理而不影響生態環境。
行業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始終把環境保護作為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杰克堅持技術革新,節能減排,力爭把公司發展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程度。杰克就擁有完善的組織機構和環境管理制度,污染治理工作效果顯著、運行規范,并致力于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要求來指導完善公司的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臺州地區擁有較多縫制設備中小微制造企業和家庭作坊,其中很多小企業沒有實現規范生產和管理,在企業環評方面的意識不正確、措施不到位。這次環保颶風襲來,這些行業企業首當其沖。據了解,環評手續不齊全、排放不達標以及受到投訴的企業在環保整治期整改、關停,部分企業減少生產或者無法實施生產。而一些零部件制造商、進行機殼鑄造的整機廠商同樣受到影響。
在走訪中,記者也聽到了小企業主們的呼吁:臺州地區制造業根基如此,實現規范化綠色生產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實施引導,需要轉變觀念,需要企業主投入資金改善,需要時間。
記者從環保專業人員處了解到,目前中國的環境問題已經刻不容緩,到了必須要嚴肅認真治理的階段,而政府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事實上,從2017年兩會期間環保部部長記者招待會時稱“中央環保督查是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一項重要的制度性安排”,以及此后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的高頻度、嚴要求環保督查工作就能看出,中央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和實施環境治理的決心和力度。
正如一名浙江省政府官員在公開場合所說:環保旋風絕不是一場刮一下就過去的“小風”,而將是今后的新常態。所以與其抱怨坐等“轉風”,還不如趕緊認清形勢,在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退中做一個抉擇,給自己找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小編點評
經歷了此輪環保大檢查,行業大中小、小微、作坊式企業都有各自的應對。大、中型企業將進一步提倡規范化管理和綠色生產,節能減排,投入資金增加和改善環保設備;小微企業和作坊式企業本身利潤率低,無力應對環保成本的上升。
由此可見,本輪環保治理對行業影響顯著。首先,由于環境治理成本上升和部分企業關停,短期出現零部件缺貨和價格上調,小微企業產量減少等,使得由眾多中小散企業組成的縫制機械行業的產業鏈受到一定影響;其次,環境治理成本的上升進一步提高了行業門檻,淘汰行業落后產能、促使訂單向擁有規模化效應的生產商聚集,加速提高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更新行業格局。長期來看,為達到相關環保標準,行業企業將全面提升零部件制造工藝水平,加強對廢水、廢氣等的治理,促進產業的全面升級、優化市場結構、實現行業良性競爭。
2017年度的環保督查,不僅標本兼治地解決了全國范圍內一些地區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還將綠色發展的生態理念貫徹到地方督查、貫徹到企業實際生產中,更重要的是,推動地方建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