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服裝智能化后整理系統
- 服裝后整理“神器”大發神威
生產流水線縫制環節完成之后,檢驗人員將檢驗合格的服裝掛上特制衣架,待熨燙服裝將被自動輸送到“神奇隧道”,完成自動“整形”,而后自動分揀到指定位置,進行包裝……這是又一套由上海威士機械有限公司自主開發設計的運動服智能化無人后整理系統投入使用的場景。
針對客戶這一生產難題,威士公司因地制宜、量身設計了這套基于RFID物聯網技術的運動服智能化無人后整理系統。這套系統由威士“明星”產品HGX-Q9000型隧道式整燙機(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運動、休閑、時裝等產品的自動化后整理領域)、結合智能輸送、動態暫存系統,以及帶有RFID芯片的特制衣架等組成。完全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的高效后整理模式,在大幅提升產量的同時,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人力投入,實現無人化生產,同時解決了“干燥防潮”的難題。電腦系統還能實時監控車間現場的產能和縫制流水線的生產效率,極大程度上方便管理者掌控工廠的生產情況。
整套系統每小時處理量可達1 500件(25件/分鐘),23條縫制流水線上,共節約了46名熨燙工人和23 名包裝工人,縮短了流水線的占地排布。“我們對工藝改進前后成品的濕度進行了比對測試,立體整燙的產品合格率達100%。而且采用RFID自動識別及分揀技術后,各個小組的衣物也不會弄混,生產效率大大提高。我們非常滿意,陸續會在其它工廠和車間全面推廣。”使用客戶對威士“智”造產品大加贊賞。
據威士方面透露,這套系統的核心在于控制程序,可以根據客戶實際生產需求,實現“line-to-line”的高效生產模式,即使各生產線進度不同,在自動熨燙處理完成之后,每條縫制線上產出的服裝將被智能分揀到指定的位置,不會出現任何混淆。解決了原來插單、換款等過程中容易出現的“打架”問題。
威士服裝智能化后整理系統
目前服裝生產企業的產品后整理現狀普遍是這個樣子:衣服縫制完畢,經品質檢驗合格后,由人工搬運到指定包裝區域,衣服包裝后在按尺碼規格進行分類裝箱。這個過程耗費大量的勞動力,同時在搬運及分類過程中由于工作人員的疏忽容易導致出錯,從而使搬運及分類過程成本高、效率低。
針對目前服裝生產后整理存在的弊端,威士自主研發制造了服裝自動傳輸與分揀系統。
目前,威士團隊針對針織運動休閑類服裝,從后整理環節入手,通過智能物流傳輸及自動熨燙系統,解決現有服裝生產中的傳輸、熨燙及分揀“無人化”產業升級,實現智能管理、減員增效。另外通過合理的布局,可以整體提升服裝廠的整潔度,更便于現場管理。
提升裝置
提升裝置根據工位布置,用于將此工位制作的成衣提升,并掛在一個設有條形碼或RFID識別裝置的衣架上,提升至高空軌道。
動態暫存裝置分布在高空軌道上,用于有序傳輸所述的衣架。
投入裝置
投入裝置用于將掛有衣服的衣架一件件有序投入到分揀裝置
隧道式整理系統
通過蒸汽、熱風等一些列自動運轉程序,實現對于休閑運動類服裝的智能熨燙及后處理,實現整燙“無人化”,顛覆傳統生產模式,解放生產力。
智能分揀系統
分揀系統根據對于衣架上的條形碼或RFID的識別結果,將衣架送到不同的包裝線上,實現高效分揀。
控制系統可監控所有設備的運行情況,可視化的人機交互界面,提供包括產量、運行速度、故障報警等信息,通過和服裝廠數據庫對接,能更好的精益管理,一個人就能掌控全局。實現與生產ERP接軌,構筑企業生產大數據。
服裝廠各生產線上生產的衣服,通過一次性掛裝,實現了中間整燙、自動分揀的過程無人化。充分利用車間上部空間,提高了場地空間的利用率。通過自動分揀系統將各生產線下來的衣服,分配到其對應的包裝線上,從而實現服裝廠各流水線衣服的自動傳輸、分配和包裝。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并降低能耗,最大程度減少出錯概率。實現生產過程的數字化控制,與生產ERP接軌,構筑企業“大數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