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內容一個月新增10萬用戶,她是如何實現公眾號輕松日更?
- 經常在新媒體研習社里看到大家關于新媒體運營到底要每天輸出多少篇原創展開激烈的討論:
@蛋花妹:今天去面試互金行業的新媒體運營,工資7K但是需要每天寫3篇高質量原創文,我要不要去呢?
新媒體運營小A:工資7K要我就去啊,到時候洗洗稿,我現在一天更新4個公眾號寫7篇原創呢,全是洗稿的還能打原創標簽!
新媒體運營小B:我現在一篇1篇純原創就夠嗆的了,你每天3篇還是互金行業的高質量文,你堅持幾個月大概就可以去出書了。
最后,蛋花妹既不想洗稿也感覺自己一天寫不了3篇原創文,即便工資高出一倍也決定不去了。
如果是你,遇到了蛋妹花同樣的情況會怎么選擇?
新媒體人逃不掉的就是每天公眾號的更新,面對選題的枯竭,都說追熱點痛苦,其實沒有熱點追的日子才痛苦。
那么問題來了,作為一個合格的新媒體人,除了活動策劃、用戶維護之外,每天產出多少篇原創文才算合格。
你的原創內容輸出高效嗎
新媒體人一天應該產出幾篇原創文?
我們通過調查問卷問到了新媒體研習社一千多位的新媒體運營人,雖然樣本小,但是我們也能從數據中略知一二。數據顯示,52.08%的新媒體人都有日更,即節假日周末都需要更新的需求。但是只有12.5%的人選擇了覺得每天輸出原創文很簡單,39.58%的公眾號運營者覺得每天輸出則很痛苦。寫一篇原創文你需要多長時間的回答中56.25%的人選擇需要1~4小時,39.58%的人則要4~8小時的時間。從行業劃分來說,相對于互聯網、金融、區塊鏈、房地產等行業的原創作者來講,所需時間都在4~8小時之間,甚至大于8小時,按照正常工作日八小時計算一天只能產出一篇原創文章。除了佛系小編隨緣更新的個人號之外,運營公司公眾號的72.92%新媒體人的則每天需要更新至少一篇原創文,有兩篇原創推文的人群在10.42%。
怎么輕松做內容產出?
靠內容一個月新增10萬用戶的她,是如何實現公眾號輕松日更?
顧微雖然是90后但是她卻在新媒體行業有著8年的內容輸出閱歷。從紙媒到新媒體再到微博,每一次的轉型都不免帶來旁人的懷疑“做的好好的,你怎么就要放棄去做別的了”,身邊的朋友笑她傻,非得瞎折騰自己!2013年,正值微博紅利時期,顧微卻毅然決定放棄運營三年已久的微博,轉去做微信公眾號。1年后,顧微運營的公眾號1年時間實現盈利百萬。“你當初是什么原因讓你決定轉戰公眾號?““當然是看到了天花板,還有什么原因呢?“顧微爽快的說。
顧微說的很輕松,到是她自己其實不知道,當我們回顧過去的時候是很容易就去劃分一個時代的節點,但是身在當時的人其實并不知道此刻此舉的選擇在未來意味著什么。
大家都以為顧微應該開始踏實做公眾號了吧,但并沒有,顧微骨子里有著不按套路出牌的野性——辭職用8個月時間走遍東南亞國家。也許比起公眾號盈利百萬,現在的顧微更愿意跟人談起段經歷,并且旅行期間與與朋友共同做了一款旅行APP。旅行歸來,顧微打算真的沉下心來做內容,與兩位好友一起把內容當做產品,打造由網站、APP、電臺、雜志、各類第三方媒體平臺等組成的新媒體矩陣。目前,團隊已經由3人到了21人,靠內容一個月新增10萬+用戶。顧微的有一個口頭禪:沒有永恒的內容載體,所以試圖改變是永遠不變的心態。
深耕內容8年的她,在對待內容輸出的這一塊,卻從來沒有壓力,她說我一直有一套成體系的內容創作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