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起客戶的好奇心,銷售已成功一半
- 幽默引言
在人類所有行為動機中,好奇心是最有力的一種。對于推銷員來說,有許多方法都可以喚起顧客的好奇心,只要做到幽默風趣又神秘莫測,不留痕跡地引起對方的興趣,就可以達到你的目的。
一般來說,相比普通的推銷員,那些善于運用幽默語言“賣關子”的推銷員更容易簽單成功。因為很少有人能抗拒好奇心的誘惑,何況是那些本身就有購買欲望的客戶呢?事實表明,交易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推銷員對客戶所采取的誘導方式。
花招先生
20世紀60年代,美國有一位很有名的銷售員,名字叫喬·格蘭德爾。大家為他取了一個有趣的綽號,叫“花招先生”。他拜訪客戶時,一般會拿出一個3分鐘的蛋形計時器,把它放到桌子上,然后對客戶說:“請您給我3分鐘時間,3分鐘到了,最后一粒沙子會穿過玻璃瓶,假如那時您不希望我繼續講下去,我就離開。”
在推銷的過程中,為了給自己爭取足夠的時間讓顧客靜靜地坐著聽他講話,使顧客對他所推銷的產品感興趣,他會使用蛋形計時器、鬧鐘、20元面額的鈔票等各種道具。
在實際推銷工作中,營銷員可以首先制造一些懸念,喚起顧客的好奇心,然后再順水推舟地介紹產品。簡單來說,不要直接表達出你的想法,而是要學會繞個彎子,把你的話埋藏在所說出來的話后面,不僅能喚起對方的好奇心,還能為自己爭取推銷產品的機會。
比如,向對方推銷空調時,可以說:“某某女士,請問您知道這個世界上什么東西最懶嗎?”對方搖頭表示不知道時,你可以接著說:“世界上最懶的東西是您藏起來不花的錢,它們總是一動不動地待在您的錢包里。夏天這么熱,把這些懶家伙拿出來購買空調,就可以讓您度過一個涼爽的夏天。”
改變看法
在一次貿易洽談會上,一名潛在客戶正在觀看某公司的產品說明書,賣方不失時機地問:“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嗎?”
潛在客戶回答說:“沒什么需要,這里沒什么可買的。”
賣方說:“沒錯,其他人也都是這么說的。”
正在那名潛在客戶為此得意時,賣方微笑著說:“但是,最終他們都改變了看法。”
那名潛在客戶好奇地問:“哦?為什么呢?”
就這樣,賣方開始進入正式的推銷階段,最后把公司的產品賣了出去。
在這個事例中,潛在客戶沒有購買欲望時,賣方沒有直接向他介紹公司產品的情況,而是繞了一個彎子,設置了一個懸念,對潛在客戶說:“其他人也都是這么說的,但是,最終他們都改變了看法。”從而引發了潛在客戶的好奇心,爭取到一個向其推銷產品的機會。
在推銷過程中,經驗豐富的推銷員往往能使用恰當的語言創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場面。就算與客戶產生意見分歧時,恰當的語言藝術也能轉移或擱置矛盾,縮小甚至化解分歧。同時,在闡述意見和要求時,合理的語言表達方式既能清楚地說明自己的觀點,又不至于激怒對方。
推銷員在跟顧客進行面談時,往往會絞盡腦汁想出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開場白。你在開場就能喚起顧客的好奇心,往往意味著推銷已經成功了一半。比如,假如賣的是電腦,首先不要問客戶是否有興趣買一臺電腦,而是要問:“您知道嗎,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們公司每個月節省5000元的營銷費用。”提出這類問題,往往更能點燃客戶的好奇心。
假如你賣的是保險,可以對客戶說:“您知道嗎,其實一年只需要花幾塊錢,您就可以防止火災、水災和失竊。”在點燃客戶的好奇心后,你可以不失時機地說:“我想向您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保險產品,它完全可以解決您的這一需要。”如此一來,你就勾起了顧客的了解欲望,為進一步推銷做好了鋪墊。
美國杰克遜州立大學教授劉安彥說:“探索與好奇,好像是一般人的天性。大家往往關心那些神秘奧妙的事物。”由此可見,好奇是人的天性,出于好奇心,人們往往對那些不熟悉、不了解或與眾不同的東西最為關心。因此,你要抓住這一點,利用人們的好奇心,這樣就可以幫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接近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