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時特:探尋衣車燈“智能時代”
國內外主流整機首選品牌,占據全球衣車燈70%以上市場份額,擁有20余項專利技術,牢牢占據技術創新高地,引領著全球同類產品科技發展方向——十余年間,博時特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嬗變,逐步發展成為衣車燈領域公認的排頭兵企業。
規模優勢:好風憑借力“2018年,通過不斷篩選和培養,基層員工總量已超過100人,整體產能基本滿足排單需求,預計全年產值有望再創歷史新高。”博時特董事長丁時奎表示,自2015年興建全新廠房,企業站上新的起點之后,借助縫機產業持續兩年的市場火爆行情,博時特距離預期的“覆蓋市場份額75%,年產值穩定在8000萬以上”的既定規劃目標,已經越來越近。
衣車燈系列產品,在行業機電一體化迅猛發展帶動下,從初期的選配產品,已經發展成為當前電腦類縫制設備的必備裝機組件。“更為重要的是,博時特加強與整機用戶合作的同時,堅持一貫的經銷商渠道建設,始終保持著與全球終端用戶的直接溝通。通過多年培育,一線縫紉車工對衣車燈的認可和使用,已經養成習慣,形成了持續的市場需求。博時特品牌,不僅成為整機企業的首選,更在終端市場牢牢占據了用戶心智。”
在常抓常新的品質堅守基礎上,持續不斷的研發升級進一步保證了企業對市場的掌控。目前,基于生產檢測管理、品質保證、優化創新等層面,博時特已經建立了整套的體系架構。“在與客戶合作過程中,他們對博時特生產質量流程的優化和研發創新能力的打造,起到了重要的催化和促進作用。”據了解,全球知名縫制機械整機生產企業,都與博時特建立了深入的合作關系,其中五分之四強都屬于獨家供應。
核心優勢:咬定青山不放松
博時特總經理唐旭認為,博時特能夠迅速取得用戶及市場信賴,實現倍速增長的最核心優勢,是對用戶需求的快速響應和科技轉化生產力的能力。在打造“研發實力+客戶資源”的良性互促閉環過程中,極具針對性地提升了自身研發綜合實力,增強了與用戶之間的協作粘性。
“與同類企業相比,博時特每年的研發經費和專業團隊運維費用凈投入接近百萬元,每年配合整機新品研發的模具費用在百萬元以上。這些直接成本,形成了衣車燈產業的階梯門檻,配合自主知識產權的編程,拉開了博時特的競爭身位和技術積累優勢。”
有別于多數配套企業來圖加工的做法,博時特全程參與整機新產品的設計階段,“我們提出,博時特技術人員的辦公室,應該在整機企業的研發設計部門以及終端用戶的生產車間。博時特的優勢,不僅在于對衣車燈自身產品技術的掌握,更在于從市場收集而來的基層反饋信息。以此為基礎,就可以結合整機企業設計,提出合理化建議,將衣車燈與整機利用新的技術、新的模式協作整合,使之更加適用,助力整機新品的研發效率和成功率的提升。”
引領優勢:試水智能集成
唐旭表示,衣車燈自身的技術迭代,目前還沒有看到明確方向,博時特主打的LED照明,已經應用了國際較為先進的技術。因此,博時特自身產品基礎層面的改進,會更多考慮終端使用者的需求,“去年我們做了一款可以調節色溫的產品,針對不同縫紉工的個性生理情況,操作時可以自行調節,以適應不同輔助照明的需求。”
接下來,博時特的研發重心,將更多地向整機需求,也就是配合研發聚焦。隨著縫制設備產品在自動化、智能化發展方向上的逐步深入,可以預見,設備中將有更多電子元器件的加入,從而實現整體縫紉性能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據唐旭介紹,“某國際知名品牌自去年開始,將很多設備中應用到的電子元器件控制和專用零件,交給博時特進行研發。每種元器件的開關,都可以通過衣車燈進行電子化的集成控制,以便于操作。”此外,自動化縫紉中光電感應和電子眼的應用,為博時特實現“照明+定位”的全新功能提供了可能性,而感應開關、觸摸屏等應用領域,也都是博時特的研發攻關標的。
“未來,實現配合研發與成本控制之間的平衡,將成為考量企業綜合能力的首要問題,”丁時奎表示,“從縫制設備發展趨勢來看,從批量化轉向小批量、多品種、高要求,客戶需求導向已經非常明顯。很多產品從研發到結束,周期很短,基本維持在微利范疇。如何進一步提升話語權和溢價能力,實現高質量運營,成為產業發展新時期的新挑戰,需要統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