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這是延續了兩千年的質量管理思想
- 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于病情發作之前,診療前后,無甚感覺,一般人哪知他事先已除病因,所以名氣全無;中兄治病,是于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而我是治病于嚴重時,人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放血,在皮膚上開刀敷藥,以為我的醫術最高,因此名氣響遍全國。”
“魏文王問扁鵲”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原文區區不足百字,卻深刻講述了“質量管理”的真諦和核心所在:
事后補救不如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預防
這篇最古老的質量管理案例,也啟示著現代的質量管理實踐。最近新鮮出爐的《杰克質量管理操作指導書》,就是從事前的質量策劃、事中的質量控制、事后的質量改進三個方面,來指導項目的質量管理工作。
質量策劃
是根據項目內外部環境制定項目質量目標和計劃,同時為保證這些目標的實現,規定相關資源的配置。
如何通過質量策劃做到防患于未然?傳統計劃類似于“隔墻投擲”,也就是某個人在不了解全局的情況下制定自己的計劃,然后丟給下一個部門的另一個人……
與之相反,現在的質量策劃是由多部門同時進行策劃,包括所有與生產和服務相關的人員,這樣他們就能在策劃過程中提供相應的信息,還能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事前預警。
是通過監控審視質量形成過程,消除全過程中引起不合格或不滿意效果的因素,以達到質量要求和目標而采用的各種質量作業技術和活動,致力于滿足質量要求,保證過程規范及質量計劃落地。
是消除系統性的問題,針對已經發生的問題進行根因分析,識別糾正,通過對產品和體系的改進提高顧客滿意度。提高現有的質量水平,使質量達到一個新高度。